微弱光线展开。
文件是俄英双语打印件,内容涉及病毒样本运输计划。目的地栏写着三个字母:IST。时间标注为48小时后。
他手指收紧,纸张边缘被捏出褶皱。
这不是单纯的实验室,而是中转站。病毒即将离开乌克兰。
他迅速将文件折好塞进贴身口袋,正要合上盖板,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纸张背面有轻微凸起,像是被某种硬物反复压过。
他翻过来,用指甲刮去表面油墨,露出底下一行手写标记:Δ-7。
这不是运输编号。这是代号。
罗铮瞳孔微缩。他在特种部队档案里见过类似符号,代表“高危目标定向投放”。
脚步声从远处逼近。
他立刻合上盖板,退回主通道,靠墙静止不动。两名武装人员从下方走廊经过,交谈声模糊不清,但其中一个提到了“通风检查”。
罗铮贴着管道内壁,呼吸放至最轻。他知道,这些人不是例行巡逻,而是在排查入侵者。
等脚步声彻底消失,他继续向前爬行。五分钟后,管道尽头出现另一处检修口,通向一间小型储物室。他轻轻推开盖板,确认无人后跃下。
室内堆满杂物,角落有个金属柜半开着。他走过去,想找个工具撬开柜锁,却在俯身瞬间闻到一股熟悉的气味——中药提取物混合乙醇的刺鼻味道。
这不是普通实验室该有的气味。
他拉开柜门,里面整齐码放着密封袋,每袋都贴着标签:银翘散浓缩液、连翘苷粉末、黄芩苷结晶……
这些都是中医抗病毒常用药材的高纯度提取物。
有人在用中医理论改良病毒载体。
罗铮盯着那些袋子,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臂内侧的银针包。针包布料已经被汗水浸湿,紧贴皮肤。
他转身走向房间另一侧的办公桌,拉开抽屉,翻找纸质记录。最底层压着一本实验日志,扉页写着一行字:
“Δ-7项目进展顺利,中医组贡献显着。”
字迹潦草,但签名清晰可辨。
罗铮盯着那个名字,喉结滚动了一下。
这个人在国内某中医药大学任教,三年前曾公开质疑他的针灸疗法“缺乏科学依据”。
而现在,这个人正用中医知识制造生化武器。
他合上日志,将其塞进背包。刚起身,门外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罗铮迅速闪身至门后,右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