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罗铮上台。会场内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公共卫生官员和制药企业代表。
他走上讲台,沉稳地打开激光笔,屏幕上显示出NV-7的结构模型和作用机制动画。
“各位同仁,感谢大家的关注。今天我要介绍的,是我们团队与多国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的新型广谱抗病毒药物NV-7,在过去六个月中,我们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共设立47个试验点,累计招募受试者超过人……”
随着讲解深入,会场内的气氛渐渐凝重。当罗铮展示出对比图表时,不少专家低声交流,显然被数据震撼。
“NV-7不仅在现有已知变异毒株中表现出优异疗效,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一定的广谱适应性,这意味着未来即便出现新的变种病毒,该药物仍可能保持一定治疗效果。”
话音刚落,一名德国学者举手提问:“你们的数据是否考虑到了不同种族人群的个体差异?”
“这个问题非常好。”罗铮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我们特别设立了种族分类对照组,结果显示,各族裔之间的疗效差异控制在±3%以内,这说明NV-7具备良好的普适性。”
提问者点点头,没有再追问。
随后又有几位专家提出关于药物代谢路径、长期使用安全性等问题,罗铮一一作答,逻辑清晰,数据详实。
演讲结束,掌声响起。罗铮向听众致意,走下讲台时,几名外国同行主动上前交换名片,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几天后,团队收到一封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委员会的正式函件,邀请他们提交完整研究报告,并列入全球抗病毒药物候选名单。
与此同时,多家国际制药公司也发来合作意向书,希望参与NV-7的后续开发和推广。
“这是一次真正的胜利。”夏岚在电话里说,“不过,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
“我知道。”罗铮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忙碌的实验室大楼,“接下来,我们必须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达到最高标准。”
“还有一件事。”夏岚顿了顿,“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什么现象?”
“部分患者的血液检测显示,他们在服药后的三天内,体内某些免疫细胞的数量出现了异常波动,这种变化目前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
罗铮沉默片刻:“把这个数据单独标记出来,交给楚瑶博士,让她带团队深入研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