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会不会也希望别人让一步。”
孩子点点头,眼神有些动摇。
“你现在愿意去找小明道歉吗?”罗铮问。
孩子犹豫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晚上,孩子和小明通过视频通话重新和好,还约定周末一起去公园玩。
几天后,学校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孩子们需要合作完成一项手工任务。孩子回家后显得有些沮丧。
“我们组做得很慢……”他低声说,“我觉得他们都不听我的建议。”
罗铮一听,明白了问题所在。
“来,咱们模拟一下。”他拿出几张纸,写上几个角色,“你是组长,其他人各有特长,比如画画、剪纸、粘贴,你怎么安排任务?”
孩子认真地看了看,开始尝试分配工作。
“你要学会倾听,也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罗铮一边引导,一边鼓励,“不是所有人都会立刻接受你的意见,但你可以用行动证明你的方案更好。”
经过几次练习,孩子逐渐掌握了协调的方法,也开始享受团队协作的乐趣。
“我发现我喜欢指挥大家做事。”孩子笑着说。
罗铮看着他,心中满是欣慰。
不久后,学校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孩子被老师推荐参加。可当他知道要站在台上讲话时,立刻打起了退堂鼓。
“我不想去了……”他嘟着嘴说。
“为什么?”罗铮问。
“我会紧张……怕忘词……怕讲不好。”
罗铮没急着劝,而是陪他一起准备演讲稿,逐句修改,反复演练。
“你看,你的发音越来越清晰了,动作也越来越自然。”他鼓励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比赛当天,罗铮陪着孩子来到学校,在后台为他整理衣服,调整呼吸节奏。
“记住,你在家里练了那么多次,现在只是再多一个人听你说而已。”罗铮拍拍他的肩,“加油。”
孩子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
台下掌声响起,罗铮站在角落里,看着孩子站直身子,声音洪亮地开始演讲。
几分钟后,孩子顺利完成,鞠躬下台,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比赛结果出来,孩子获得二等奖,虽然不是最高奖,但他却笑得最开心。
“爸爸,原来我可以做到!”他激动地说。
罗铮蹲下来,把他抱住:“你一直都可以,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