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走廊里人来人往,气氛比前几天缓和了许多。上次被恶意抹黑后,他们通过发布会澄清了事实,项目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营。
“接下来呢?”夏岚问。
“接下来,就是验证。”罗铮语气坚定,“如果新技术真的能提高病毒研究的效率,我们就等于掌握了一种全新的武器。”
回到实验室已是下午两点。研究员们正在忙碌地调试系统,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电子设备混合的味道。
“模型测试完成了吗?”罗铮走进控制室,问道。
“刚刚跑完第一组数据。”一名技术人员回答,“结果已经出来了。”
屏幕上显示着一组对比图。左侧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病毒变异预测,右侧则是新模型的输出结果。两者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出现了明显差异。
“这个位置……”罗铮指着其中一处,“是不是意味着病毒的变异方向被重新定义了?”
“是的。”研究员点头,“我们核对过历史数据,新模型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罗铮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就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
“但还有一个问题。”技术人员调出另一张图表,“样本数量太少了,模型的泛化能力还不确定。”
“我知道。”罗铮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样本扩展、跨机构合作、实时更新。
“明天开始,联系所有合作医院,扩大样本采集范围。”他说,“同时启动远程协作平台,让其他地区的研究人员也能接入模型进行测试。”
“明白。”
夜色渐深,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罗铮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代码和数据。他的手边放着一杯凉掉的咖啡,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眼神却依旧专注。
就在这时,手机又响了起来。是一条来自楚瑶的消息:“你们的模型,我这边也在同步测试。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它似乎能提前捕捉到病毒的‘突变信号’。”
罗铮立刻回复:“具体是什么信号?”
“一种特殊的蛋白结构变化,虽然幅度很小,但在多个样本中都有体现。”楚瑶很快回了一段数据分析截图,“这可能是病毒准备变异的早期迹象。”
罗铮盯着屏幕,心跳微微加快。如果这个发现是真的,那将意味着他们在病毒防控领域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他立刻拨通楚瑶的电话:“能不能把这个数据整合进我们的模型?”
小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