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
罗铮接过勋章,轻轻放进胸前口袋:“谢谢你。”
飞机起飞时,窗外已是深夜。罗铮靠在座位上,翻阅着即将提交的演讲稿。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责任的较量。
抵达目的地后,主办方热情接待。会议将在次日开幕,罗铮利用这一天时间熟悉场地,并与其他代表进行了初步交流。
一位来自欧洲的专家主动找上门:“听说你用中药治疗病毒感染?”
“不是单纯用药。”罗铮打开电脑,调出几组数据,“我们结合针灸、推拿、饮食调理,形成一套综合干预方案。”
对方认真看了几分钟,点点头:“听起来很有趣,但我还是想听听实际效果。”
“明天会上,你会看到具体案例。”罗铮微笑道,“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亲自体验一次。”
专家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也许我会试试。”
第二天上午,会议正式开始。各国专家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轮到罗铮发言时,全场安静下来。
他走上讲台,打开PPT,首先展示的是病毒变异趋势分析图:“这是我们从疫情初期就开始追踪的数据,可以看到……”
讲解持续了四十分钟,期间有提问也有讨论。当谈到中医预防方法时,几位外国专家露出疑惑神色。
“中医讲究‘治未病’,也就是在症状出现前进行干预。”罗铮切换到下一个幻灯片,“比如通过脉象判断身体状态,再用草药调节免疫系统。”
“这听起来像是玄学。”一名美国专家直接提问。
罗铮没有反驳,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是一位曾感染病毒但通过中医治疗康复的患者,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这不是个例。”罗铮接着说,“我们在多个地区推广这套方法,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并配合中医调理的人群,感染率降低了37%。”
会场陷入短暂沉默。片刻后,有人鼓掌,随后掌声渐起。
下午的自由交流环节,那位先前持怀疑态度的美国专家走到罗铮身边:“你能教我如何识别脉象吗?”
“当然。”罗铮拿出随身携带的脉诊模型,“这是基础教学工具,你可以试试。”
两人坐下,周围很快围上一圈人。罗铮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交流一直持续到傍晚。离开会场时,一位日本学者递来名片:“我们也在研究类似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