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陆思源一看乐了:“嗬,小子,挺会找地方啊!外面卖一毛二,你这就敢卖一毛五?坐地起价嘛!”
“同志哎,外面卖是便宜,”男孩立刻压低声音解释,带着点小委屈,“可人家要收瓶子的呀!进这里面来卖,瓶子是带不出去的,回头退瓶押金找谁要去?这不就得多掏点辛苦费嘛。”他一边说,一边警惕地看了看过道。
“行,来两瓶!”陈默没心思跟他掰扯这小差价,直接掏出钱。
那小伙子收钱,递汽水,动作麻利得很,转眼又猫着腰溜向其他人了。
冰凉的玻璃瓶入手,陈默借着微光看了看。
这时候的北冰洋汽水瓶身并没有标签,只有瓶盖上压印“北冰洋”的字样。
电影《车队》轰轰烈烈地上演着。
这是一部在这个时代国内罕见的美式狂飙与叛逆激情主题的电影。
银幕上发动机的轰鸣;公路飞驰的壮观场面,还有那种不受拘束的自由气息,确实是国内难得一见的风景。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纯粹从技术角度看。
美国的电影工业已然很成熟了,画面节奏和镜头语言都远超同期国产电影。
这样的电影,在整个大陆地区,恐怕也就只有京城核心的首都电影院,才能通过“内部参考”的特殊渠道看到了。
陈默不得不承认,这陆思源带他来看的,还真是这个年代货真价实的“开眼界”。
放映结束,灯光亮起时,陆思源还沉浸在巨大的兴奋中,意犹未尽地拉着陈默边往外走边喋喋不休:
“哎你看见没有?那个黑色的眼镜,就这么往鼻子上一架,帅啊!”他比划着自己的眼睛。
“那叫墨镜。”陈默失笑提醒。
“对!墨镜!!”陆思源一拍大腿,眼睛放光,“赶明儿说什么也得弄几副!以后开车我就戴上,嘿。”
他俨然已经被那个桀骜不驯的美国卡车司机彻底“俘获”了。
“人家开的是卡车。”
陆思源闻言皱起眉头,真的开始琢磨了。
“可是,我们这卡车都是用来送货的啊。”
陈默直接没搭理他,径直往前走。
说实话,他自己也看得挺过瘾。
上辈子电影市场繁荣的时候,他早已过了容易被热血煽动的年纪。
重活一次,在二十岁的躯壳里重温这种原始的视觉刺激。
反倒品尝出了一种年轻特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