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哎呦,小同志真疼媳妇!”售货员大姐笑着夸赞。
“大姐,我姓陈,叫陈默,您直接叫我小默就行。”
“那我就托大叫你小默,我姓许,你叫我许姐就行。”许姐笑眯眯地拿出发票本领着陈默去缴费。
这款自行车150块,比28寸的贵了20块钱,但是陈默掏钱掏得毫不犹豫。
因为他觉得这辆自行车与他媳妇绝配。
陈默蹬着二爷爷的旧自行车,后座绑着崭新的白色飞鸽。
一路上那回头率,简直高达百分之一百。
但是此时陈默根本没有注意路人的眼神,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1979年,国内只有津市飞鸽与沪市凤凰两个自行车牌子,每年出产量有限。
目前市里黑市还是有自行车买的,要价280块左右,高得离谱。
因为市里普遍购买能力都比较强,所以自行车票可不像县城这么好买,这就给黑市钻了空子。
但是陈默知道,港岛第一家同荣单车店成立于60年,到79年港岛自行车已经很普遍了,甚至都有了运动车型,而且牌子很多。
由此陈默突然间想到了电视机,现在电视机真不是什么人都能买的。
一个9英寸黑白电视需要处级干部特批,县里的供销社还没有,要到市里的友谊商店买。
还有摩托车,陈默记得在北方,能搞到进口摩托车的地方只有一个,津市洋货市场。
陈默前世便听过很多津市塘沽码头的故事,那里不仅是津港百年变迁的见证,更是国际倒爷黄金年代的起点。
他听过太多关于‘罐头换车’的江湖传说。
这辈子他不想直接南下,他想先去津市验证一下那些传说的真伪。
毕竟现在已经9月了,明年就是1980年了。
当然陈默也很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
暂时他还什么也做不了,现在出趟远门都要去队里开介绍信,这是出门必须携带的身份证明。
介绍信里也会注明你是去探亲还是治病,终归要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所以还是得脚踏实地的收点黄精送去济世堂,或者打点松子去黑市上卖。
先弄点启动资金,六百多块钱听着是不少,但是想到津市去搅动风云,还远远不够。
陈默的手指在车把上有节奏地敲着,蹬着车一路慢悠悠往家晃。
今天陈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