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专注于金融的《华尔街日报》里都出现了他的名字。
\n
讲的是好话,提到了因为方星河,多家日韩企业的股价暴涨市值飙升,并且认为方星河具备一种特殊的国际影响力,谨慎看好他在美国本土的商业表现。
\n
然后,就在这当口,方星河真的回国了。
\n
30多小时之后,当相关新闻由《华盛顿邮报》报道之后,美国舆论界一片哗然。
\n
不是,哥们,你就这么走了?!!!
\n
美国人理解不了这种行为,因为方星河的出场费劳务费通告费正值巅峰,随随便便上个什么节目,不但有钱拿,而且可以飞速扩大影响力。
\n
但是,方星河居然就这样放弃了……
\n
有代言意向的商家找不到他,想请他上节目的媒体鞭长莫及,想要继续了解他的粉丝心塞气短……
\n
反正这场热度虎头蛇尾。
\n
正主都不在了,热点自然很快过期,无从延续。
\n
没多久,社会和文化板块就将他遗忘,只剩下体育板块的篮球分类,对他念念不忘。
\n
其实,这是方星河有意为之。
\n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美利坚,和国内不一样,和日韩东南亚也不一样。
\n
纵观那些能将热度变现的“流量”,比如卡戴珊姐妹,操作手法必须没下限,怎么博人眼球怎么来。
\n
可方星河不能学,他的基本盘在东亚,身上最大的属性是文化狂人,得要脸,得有格调。
\n
这对他割韭菜的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