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定府启程,崇祯皇帝御驾亲征的大军,一路向东,兵锋直指山东。
他并未急于赶路,反而刻意放缓了行军速度。他下令,将那几颗在保定府当众斩首的、不战而降的旧将官之首级,用石灰硝制之后,由锦衣卫缇骑分送至真定府下属的各个州县,悬于城门之上,示众三日!每颗头颅之下,更配以布告,详细揭示其曾在崇祯十七年时,开城献降、致使阖城百姓生灵涂炭之罪行!
这番操作,其用心之狠,其震慑之意,不言而喻!
消息传开,整个北直隶和山东交界地区的各路军将,无不心惊胆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过去那段最为混乱的岁月里,或多或少,都曾有过一些“拥兵自保”、“阳奉阴违”、甚至与流寇暗通款曲的“劣迹”。本以为天高皇帝远,又值战乱频仍,朝廷无暇追究,便可蒙混过关。却不想,这位新君,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和……如此酷烈的手段!这“秋后算账”的冰冷屠刀,已然高高举起,让他们一个个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不安!
----------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年轻的天子,将要以一场更为血腥的清洗,来整肃整个北方官场之时,另一个消息,却又让他们……大跌眼镜,无从揣测。
那位同样是“降贼”,甚至还曾是内阁大学士的李建泰,在被皇帝当众痛斥、剥夺了一切兵权之后,竟……只是被不痛不痒地贬为了户部郎中,发往山东清吏司,戴罪立功去了!
一边,是毫不留情地斩杀旧将,枭首示众;另一边,却又“法外开恩”,宽赦了罪责似乎更为严重的内阁阁臣!
如此宽严不测、喜怒无常的行事风格,让所有军政官员,都对这位皇帝的真实心意,彻底无从揣测!一时间,军中、官场,流言四起。有人说,陛下终究不是滥杀无辜的暴君,对李建泰这等文臣,还是留了情面的;也有人说,这不过是皇帝在做戏,其背后,定然还有更为深远的政治考量……
但无论如何猜测,却再也无人敢于断言帝心所在。而崇祯皇帝那高深莫测、恩威难辨的帝王威严,也就在这无数的猜忌与敬畏之中,悄然建立了起来。
----------
大军行至河间府。
崇祯皇帝下令,全军在此休整一日。他按照惯例,在行辕之内,接受了河间府文武官员的朝见。席间,他谈笑风生,对河间府的“政绩”大加褒奖,对知府等一众官员,更是多番慰勉,一副君臣和睦的景象。
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