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决定亲征山东、问罪孔府的念头,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一种早已积压在他心中、混杂着历史屈辱与现实愤怒的、难以遏制的滔天怒火!
在他那个时空的历史教科书里,他曾无数次读到过那段令所有汉家儿郎都感到无比耻辱的历史——甲申国变,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覆灭。随即,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而就在那山河破碎、血流成河之际,那位被天下读书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之后,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竟在第一时间,便剃发易服,上呈《初进表文》,向那入关的满清鞑虏,摇尾乞怜,卑躬屈膝!
崇祯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份表文中,那些极尽奉承、令人作呕的词句:“……伏惟大清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国祚与天韩并永,治道与唐虞同符……”
承天御极?国祚韩并?
每每想起这些,崇祯都感到一阵阵的反胃!更让他感到不屑和鄙夷的,是那孔氏一族,在降清之后,竟还恬不知耻地,自诩为“阙里坚儒”,意为“坚守儒家道统,不与乱世同流合污”!
“好一个‘阙里坚儒’!” 崇祯在心中冷笑,“好一个‘趋跄恐后’!你们……不过是在朕的尸体之上,向新的主子,献媚邀宠罢了!”
而最让他感到愤怒的,是据后世某些野史记载,就在扬州、嘉定等地惨遭清军屠戮、无数汉家百姓血流成河之际,那曲阜的孔府之内,竟依旧是……高唱歌功颂德,大宴四方宾客!
“全府上下,皆是数典忘祖、寡廉鲜耻的龟孙!!” 崇祯在心中怒吼,“此等国之巨蠹,留之何用?!”
----------
他知道,自己穿越而来的这前三年,之所以一直隐忍不发,未曾对这孔府动手,并非是心慈手软,也并非是顾及什么“圣人颜面”。而是因为,当时大明内忧外患,局势未稳,他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抗流寇和建奴。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南方的“三王之乱”,虽然声势浩大,但在他看来,不过是些被他新政触动了利益的士绅、财阀、以及那些失意的宗室藩王们,在背后鼓动起来的乌合之众罢了!其乱源,实非贼寇,而在于……士林!在于那些只知空谈误国、甚至不惜勾结外敌,也要维护自身私利的读书人!
“朕免天下田赋三年,减辽左三饷,尔等视而不见!朕整顿吏治,严惩贪腐,尔等阳奉阴违!朕欲开征商税,充实国库,尔等便视朕为寇仇!整个江南,一年的茶税,竟收不上来十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