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顺降将张鼐、朵颜汗王乌尔迈之后,另一支在大明朝中后期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军队——四川白杆兵,在其主帅秦良玉的亲侄秦翼明、亲孙马万年的率领下,也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遵化行营,前来“勤王”!
崇祯皇帝亲自出帐迎接,给足了这支忠勇之师的面子。然而,在他那看似热情和煦的笑容之下,心中却也存着几分……旁人难以察觉的复杂与戒备。
他知道,眼前这两位秦、马家族的后起之秀,在原本的历史上,虽然也曾为南明小朝廷奋战过,但最终……却都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投降清军!他虽然无法完全探究其当时的心路历程,但这“贰臣”的标签,却如同烙印一般,让他难以对这二人,付出百分之百的信任。
但他也清楚,无论其将领如何,秦良玉麾下这些以石柱土家族人为主的白杆兵,对大明朝的忠诚,却是毋庸置疑的!他绝不能因为自己对未来的“先知”,而寒了这些忠心之士的心!
----------
在简短的寒暄之后,崇祯皇帝也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秦翼明,马万年,朕知你二人忠勇可嘉,不远千里,前来助战。然则……忠贞夫人为何未曾亲至?”
秦翼明连忙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由秦良玉亲笔书写的奏折,双手呈上,声音悲壮地回道:“启禀陛下!末将姑母大人,如今已年过七旬,年老体衰,实不便再长途跋涉。更重要的,是如今四川境内,大西贼张献忠依旧猖獗,祸乱巴蜀,姑母大人亦需坐镇川中,统领兵马,清剿余孽,以保地方安宁,故……故不便亲至!然,姑母大人有亲笔奏折,命末将务必……亲手呈送陛下!”
崇祯皇帝接过那份尚带着几分风尘仆历的奏折,缓缓展开。只见上面的字迹,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丝毫看不出是出自一位七旬老妇之手!而奏折之上的内容,更是让他这位来自后世的灵魂,也深受感动,眼眶为之湿润!
奏折之中,秦良玉首先痛陈了大明自万历朝以来的种种积弊,直言“国事之颓,非陛下一人之过,乃累朝之弊,臣工之罪也!” 她并未像寻常臣子那般,一味地歌功颂德,或是将所有罪责都推到天灾人祸之上,其见识之深远,胆魄之过人,远非寻常武将可比!
随即,她又在奏折中,表明了自己虽已老迈、然报国之心至死不渝的决心:“臣虽老迈,身在川蜀,然心……无一日不念及京师,无一日不牵挂陛下与社稷之安危!恨不能亲至陛下驾前,再披甲胄,执锐杀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