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御驾亲征大军,行动之迅速,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大军出京之后,仅仅只在通州,为补给粮草而停留了一晚。其余路过如蓟州、营州等军事重镇之时,崇祯竟下令,大军皆不入城,仅于城外扎营过夜。他这番举动,无声地向天下人,也向那些心怀鬼胎的地方将领们,宣告了他对除了自己亲军之外的所有地方军队的……不信任!
数日之后,大军顺利抵达遵化。早已接到圣旨的三屯营总兵杨御藩,在将防务暂时交予自己的胞弟杨廷栋留守之后,便立刻亲率着喜峰口参将蔺养成和那十二名幸存的忠勇之士,星夜兼程,赶赴遵化行营,面见圣驾。
----------
中军大帐之内,崇祯皇帝在听闻宽河、大安口、洪山口等几处重要关隘的守将,也已闻讯赶到遵化行营之外,请求觐见之时,只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不必急于召见。” 他对着身旁的禁军先锋牛大壮说道,“你先替朕去一趟,了解一下各地的情况。问问他们,需要多少粮草,多少援兵。至于他们本人……朕暂时没兴趣见。”
他这番话,充满了对这些地方军官的轻视。在他看来,大明朝的这些世袭卫所将领,大多都是些尸位素餐、欺上瞒下之辈,除了向朝廷哭穷要钱粮之外,便再无他用,根本不值一见。
----------
“陛下!万万不可啊!”
杨御藩与蔺养成二人,在行过大礼之后,竟异口同声地,再次向皇帝进言,劝阻其亲征之举!
“陛下乃万金之躯,身系社稷安危!遵化之地,距喜峰口前线,不过百里之遥!建奴骑兵,来去如风,万一……万一有何闪失,则国将不国啊!恳请陛下……立刻返回京师,坐镇中枢,我等……必将为陛下死战,以报天恩!” 杨御藩言辞恳切,几乎就要再次跪倒在地。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这两位忠心耿耿、却也有些“不识时务”的爱将,心中却是暗自发笑。
他知道,他们不懂。他们不懂,自己此番亲征,其最大的意义,并非是要亲自上阵杀敌,而是要……用自己的亲临,来树立军威,凝聚军心!
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道理!他穿越至今,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地扭转乾坤,靠的不是那些文官们的“忠言”,更不是那虚无缥缈的“天命”,而是……他手中牢牢掌控的兵权!是他亲手打造的、只忠于他本人的厂卫和新军!
唯有绝对的武力,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