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的关墙之上,寒风凛冽,吹得大明的日月玄鸟旗猎猎作响。
新任喜峰口参将蔺养成,手扶着冰冷的墙垛,俯瞰着关外那如同黑色潮水般、连绵不绝的大清八旗营盘,心中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他,蔺养成,本是陕西延安府的一名普通军户,也曾是大明宣府镇的一名边兵。崇祯三年,因军中缺饷,饥寒交迫,跟随同袍一同哗变,从此……便走上了一条长达十六年的、血与火的流寇之路。
他曾追随“闯王”高迎祥,在甘肃东部一带纵横驰骋,也曾是王自用麾下“三十六营”中的一员悍将。崇祯四年,他与贺一龙、马守应等人,共同组建了后来威震天下的“革左五营”,开始了那段长达数年、转战陕、晋、豫、鲁、川、鄂、皖、湘等数省的“辉煌”岁月,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崇祯八年,他作为十三家最有实力的流寇首领之一,参加了那场决定天下流寇命运的“荥阳大会”。崇祯九年至十三年间,他和他麾下的“革左五营”,更是成为了整个中原地区,除了李自成、张献忠之外,最为强大的流寇势力之一,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然而,盛极而衰。
随着官军的围剿力度不断加大,以及流寇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革左五营”内部,也因对是否接受朝廷招安,而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他蔺养成和另一位首领马守应,在经历了多年的奔波厮杀之后,早已是身心俱疲,更看透了这乱世的残酷,主张接受朝廷招安,为自己和手下的弟兄们,博取一个安稳的后路。但贺一龙等其他几位首领,却依旧执迷不悟,妄图继续与朝廷对抗到底。
最终,无法统一方向的“革左五营”,长期滞留于湖北英山、霍山一带,发展彻底陷入停滞。曾经的联盟,也最终分裂,失去了趁势崛起的最佳良机,麾下部众,更是因此而大量流失。
崇祯十六年,走投无路的贺一龙,在试图投靠李自成时,因内讧而被李自成设计斩杀。而他蔺养成,在目睹了流寇内部的种种残酷与背叛之后,也终于心灰意冷,率领着麾下仅存的数千残部,投靠了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李自成。
在李自成麾下,他虽然也接掌了“革左五营”的残部,但早已对他这位反复无常的“闯王”心生疑虑,始终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直到……不久前的太原之战!
在亲眼目睹了李自成主力大军,竟被那支由崇祯皇帝亲自率领的、军容焕然一新的大明禁军,在固关城下打得土崩瓦解、狼狈西窜之后,蔺养成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