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决当朝首辅,乃是国朝罕有之大事。按照惯例,这等显赫罪臣伏法,多在西四牌楼行刑,那里是达官显贵聚居之地,也算是给这些曾经位极人臣者留最后一点“体面”。然而这一次,崇祯皇帝却破例,下旨将法场设在了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西菜市口。
这一决定,在朝野间引发了不少议论。官员们私下里认为这是皇帝故意羞辱士大夫,而一些了解皇帝心思的人,则猜测这或许又是陛下受了什么“戏文”、“话本”的影响,做出的“无心之失”。崇祯自己,或许确实是潜意识里受到了后世“菜市口问斩”这一固定搭配的影响,但他选择在此处公开行刑,更深层的目的,是要将这场清洗的震慑效果,最大限度地扩散到京城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都看到背叛他、与他作对的下场。菜市口摩肩接踵的人流,三教九流汇聚,正是厂卫番役们最好的藏身之所,也是展现皇权天威、压制任何潜在异动的最佳舞台。这与西四牌楼那种相对封闭、带着贵族气息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都轰动了。行刑当日,天还未亮,西菜市口周围便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都想亲眼目睹这百年难遇的“盛景”——看一看那曾经高高在上、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是如何身首异处的。人群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好奇、兴奋、以及对贪官污吏普遍憎恨的情绪。与朝堂上官员们的普遍怨愤和恐惧不同,京城的普通百姓,在经历了连年的灾荒、苛捐杂税以及官员的层层盘剥后,对于皇帝近期严惩贪腐、甚至不惜对国丈和首辅动刀的举动,大多是拍手称快,认为这是皇帝励精图治、体恤民情的英明之举。
法场周围,早已是戒备森严。顺天府的衙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们,里三层外三层地设置了多重防线,将围观百姓隔离开来,防止有人冲击法场或发生其他意外。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无数双锐利的眼睛,正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那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便衣番役,他们如同融入水中的墨汁,监视着任何可疑的动静,特别留意那些神色有异或成群结队的特殊人群,随时准备扼杀任何可能的骚乱于萌芽之中。
午时三刻将至,法场监斩台已经搭好。新任内阁首辅魏藻德面色苍白,身着一品朝服,强作镇定地坐在监斩官的位置上。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等人,分列其左右陪同。台下,按照旨意前来“观斩”的在京官员们,早已按品级站好,个个低着头,不敢交谈,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带人犯——” 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