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哪怕宗门真的不设门槛,也不是谁都能学得会的。
这个问题是许多宗门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太虚天的《太虚经》,到了大宗师才有修炼的资格,饶是如此,也不是每个大宗师都能修成,因此《太虚经》不得不被拆分成上经《太经》和下经《玄经》,但尽管如此,入门门槛仍然极高,后来又不得不被再次简化阉-割,成为简中之简的简易版本,成为一本比较普通的筑基功法。
而每个人对一门道法的理解,却都是会有所偏差的,再加上之后入门的弟子也渴望超越前辈,自己动手精简道法就像是一门考试,在某一段时间甚至成为了一种流行风尚,因此每个门派,诸如此类的简易功法都是很多的。
因此很多弟子本来是按部就班的‘小升初、初升高’,准备一步步去修炼宗门的镇派功法,却往往修炼到最后捧着原版功法一脸懵逼,有些弟子在此时会豪情万丈的走出自己的道路,于是跟套娃似的,他们也会创出以此衍生的功法。
能依照原版道法精简道法的修士只能证明他吃透了这门道法,可以此另起炉灶的存在,却比前者更值得重视。
佛门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组成,所谓五蕴,便是色、受、想、行、识五蕴,除开第一个是属物质性的现象以外,其余皆为虚无缥缈的精神现象。
这门道法的著书者并非佛门弟子,因此他吸取了佛门修五蕴的做法,但却以道门法则不让五蕴成‘空’,一个幻字更是表明了著书者对两者的态度。
——都是拿来就用的利己主义者。
不过这种类型的修士在魔道中并不少见,毕竟你不能奢求一群能敢教日月换新颜、日天日地的修士会是某个教派的狂热信徒,大多数修士信奉的都是有拳头的道理最大。
而如姜馡这类学者型的修士,对一些冷门教派的了解甚至不下于教派中的高层,毕竟他们要想解析道法,自然不可能对其中的专业术语表现得一窍不通。
所以集智阁中的修士,在决定加入集智阁的那天起,就会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一直到他们彻底死亡的那一天。
不过佛道两家身为被普通修士重点薅羊毛的对象,就跟嫏嬛现代所学的语数英一样,被列为必学的课程,连嫏嬛对两家的精义都非是一无所知。
这种专业人士。
“我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