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此次兴兵,除了战略上的考量,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他想要得到当年自己流亡郑国时的恩人叔詹。然而,叔詹听闻重耳大军压境竟是为了自己,为保郑国周全,他毅然选择了自杀。郑国人怀着悲痛与无奈,将叔詹的尸体带到了重耳面前。可重耳望着叔詹冰冷的遗体,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他怒喝道:“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
郑文公得知重耳此言,顿时吓得面无人色。他深知郑国国小力弱,难以抵挡晋秦联军的强攻。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郑文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万分。就在这时,有人向他举荐了一位名叫烛之武的能臣。
烛之武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为了郑国的生死存亡,他毅然决定挺身而出。趁着夜色,他悄悄被人用绳索从城墙上放下,潜入了秦穆公的营帐。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不卑不亢地说道:“君上,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知道自己灭亡已在旦夕之间。但倘若郑国灭亡对您有益,那郑国也无话可说。然而,君上仔细想想,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然而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贵国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您是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这番入情入理的话语,心中不禁动摇起来。他开始反思此次出兵郑国的利弊,意识到与晋国一同灭郑,或许并非明智之举。最终,秦穆公决定背弃与重耳的盟约,悄悄带领秦军撤退。
重耳一觉醒来,发现秦军已然撤离,心中又惊又怒。但此时失去了秦军的支持,他深知难以单独支撑这场战争,继续攻打郑国也未必能胜。无奈之下,重耳只得恨恨地挥师撤退。晋国虽未灭郑,但经此一役,郑文公再也不敢对晋国无礼,在往后的日子里,对晋国毕恭毕敬。
华夏历2069年,郑文公在忧惧中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郑穆公深知郑国的弱小,在位期间始终小心翼翼地作为晋国的重要追随者,唯晋国马首是瞻,总算为郑国换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