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继续阅读!
终于,使者回来了。他向姬静详细汇报了鲁国的情况,姬静听后,脸色阴沉。他深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楚国的降服曾让周王朝的姬静王心中涌起无限的壮志豪情。他命召穆公在谢邑大兴土木,建造起宏伟的住宅、庄严的宫室、肃穆的宗庙以及繁华的都邑。这片土地上,新开垦的土田一望无际,仿佛是希望的田野在不断延伸。
为了巩固南方的统治,姬静又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至此,并亲自前往郿地为申伯饯行。那一天,阳光洒在大地上,姬静亲手赐予申伯车马及玉圭,庄重地建立了申国,使其成为镇抚南方的坚强军事重镇。与此同时,吕国也在姬静的旨意下改封于申国以西,共同守护着周王朝的南疆。
在北方,姬静同样布下了重要的棋子。他封韩侯于韩城,建立韩国,期望其成为抵御北方外敌的坚固堡垒。华夏历 1891 年,姬静将弟弟友分封于郑地,郑国由此诞生。此外,姬静还封仲山甫于樊,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地,建立杨国。一时间,周王朝的势力看似如日中天,姬静的权威似乎笼罩着整个华夏。
然而,华夏历 1900 年,一场鲁国的风波让周天子的声望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姬静为了维护周礼和王命,亲自讨伐鲁国,杀死了鲁废公伯御。在处理鲁国后续的国君人选时,姬静询问大臣,谁能胜任这一重要的位置。樊穆仲推荐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称其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姬静于是在夷宫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
但这一事件却引发了诸侯们的不满和质疑,他们认为周天子过多地干涉了诸侯国的内政,周天子的权威开始在诸侯心中动摇,诸侯们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姬静的晚年,并不甘心王朝的威势渐弱,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试图重振周王朝的雄风。华夏历 1900 年,姬静派出大军攻打太原之戎,然而,战争的硝烟散去,留下的却是周军的铩羽而归,这次失败像一片阴云笼罩在王朝的上空。
华夏历 1904 年,姬静再次点兵,征讨条戎、奔戎。战场上,金戈铁马,杀声震天,可最终周军依然战败。接连的失利让周王朝的军队士气低落,百姓也为频繁的战争而疲惫不堪。
但姬静并未放弃,华夏历 1907 年,他又一次挥军征讨申戎,这一次,周军终于获得了胜利。然而,喜悦的笑容还未在姬静脸上停留太久,一场更为惨重的失败降临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