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尊严。
“吾等愿与徐国共存亡,战至最后一人!”一位武将怒目圆睁,大声吼道。
“对,不能轻易向楚军屈服,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徐国的勇士不惧强敌!”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大臣们面红耳赤地争论着,整个朝堂充斥着紧张和激昂的气氛。徐偃王默不作声,静静地看着堂下众臣激烈的争论。他心中明白,这些臣子们的忠诚和勇气固然可嘉,但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毁灭是无法估量的。
徐偃王被众臣激烈的争吵吵得头晕脑胀,他缓缓起身,离开那庄重的龙书案,向宫外走去。众臣们正沉浸在争论之中,竟没有注意到徐偃王已经离开了王宫。
徐偃王换了身便装,独自一人走在都城的街巷之中。昔日繁华热闹的街道如今一片萧条,百姓们人人惊慌失措,眼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孩子们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老人们忧心忡忡。
一个老者坐在自家门前,望着天空长叹:“这战乱何时是个头啊,我们只想过太平日子。”
一位妇人拉着孩子匆匆走过,低声抽泣着:“家里的男人都被征去打仗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徐偃王听着百姓们的哀叹,心中如被重锤击打。他深知,这场战争无论胜负,受苦的永远是无辜的百姓。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家园被战火摧残。
回到王宫,徐偃王的内心已经有了决定。他召集众臣,缓缓说道:“本王决定投降。”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大王,不可啊!我们怎能向楚军低头!”一位主战的大臣急切地说道。
徐偃王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他沉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本王深知你们的忠诚和勇气,但战争带来的只有死亡和破坏。如今百姓们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我们不能只为了一时的尊严,而让百姓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
众臣们沉默了,他们知道徐偃王的决定是出于对百姓的怜悯和关爱。
三日后,徐偃王亲自打开城门,向楚军投降。芈乾率领楚军进入都城,徐国的百姓们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徐偃王站在王宫前,对着百姓们说道:“乡亲们,本王对不起你们,但这是为了让大家能活下去,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
芈乾见徐偃王投降,不敢擅自做主,即刻差人将降书送至周朝镐京。
周天子姬满收到徐偃王的降书,大喜过望。他的目的已然达到,既削弱了徐国的实力,又彰显了周王朝的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