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自己一时的贪婪和冲动,导致了如今的下场。他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身体日渐憔悴,最终病死于狱中。
时光荏苒,华夏历 1660 年,周王姬诵成年。鲁侯姬旦遵守着君臣之道,归政于姬诵。姬诵深知姬旦的功绩和忠诚,任命他为太宰,继续辅政,以保周朝的繁荣昌盛。同时,为了表彰姬旦的的才能和品德,封其长子伯禽为鲁侯,延续着鲁国的荣耀。
华夏历 1663 年,一个噩耗传遍了周朝的每一个角落,鲁侯姬旦病逝。举国上下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周王姬诵更是悲痛欲绝。他亲自带头戴孝三日,以纪念这位为周朝鞠躬尽瘁的忠臣。
在姬旦的葬礼上,姬诵望着那沉重的棺椁,眼中满是泪水。他想起了姬旦曾经对他的教导和关爱,想起了在那风云变幻的日子里,姬旦为了国家的稳定所付出的一切。
“太宰,您的功绩将永载史册,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激励着周朝的子民。”姬诵在心中默默地说道。
周公姬旦的病逝如一颗巨星的陨落,令整个王朝沉浸在悲痛之中。周王姬诵延续了周公的执政方案,让大周的车轮继续平稳地向前滚动。
姬诵深知,父亲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为大周的建立与稳定付出了无数心血,他肩负着将这份基业传承并发扬光大的重任。他立其子姬钊为太子,从姬钊幼年时起,便对其悉心教导。
姬钊从小便展现出聪慧好学的天性,他每日沉浸于周公姬旦的着作之中,那字里行间的智慧犹如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书中所阐述的治国之道、仁德之理,让他受益匪浅,内心深处早早种下了一颗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的种子。
不仅如此,姬钊还时常微服到民间考察,他不满足于宫廷中的耳闻,更渴望亲眼目睹百姓的真实生活,亲耳倾听他们的心声。在田间地头,他与农夫一同劳作,感受着土地的厚重与耕种的艰辛;在市井街巷,他与商贩交流,了解民生百态和物价的起伏。这些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大周才能长治久安。
华夏历 1676 年,那个曾经带领大周走向安定的周成王姬诵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离去,让整个王朝蒙上了一层悲伤的纱幕,但他留下的是一个稳定有序、百姓和睦的大周。他的谥号“成”,正是对他一生功绩的最好诠释。姬诵驾崩后,太子姬钊继位,成为了大周新的君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姬钊即位后,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