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每年都有不少工人因为黄磷引发的职业病而死亡。倘若能制造出安全可靠的火柴,岂非是利润丰厚的买卖?
制造火柴的技术并不复杂,说穿了关键就在物料和原料两种。物料又分木材和纸张,前者用来制造梗片,后者用于糊盒包装之用。根据经验,制梗的木材以白杨木为最佳,椴木、槿木、美杨又次之。而东北各省恰恰是白杨木的大宗产地,太平镇附近便有老大一片白杨林,新民府又是有名的木材集散地,除了名贵木材那是要是有什么,至于纸张便更是易得,于是物料问题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解决。
原料是火柴制造根本,尤其是火柴头上面的药料更是生产的核心技术所在。在电脑的帮助下,何峰明白了后世安全火柴的配方——说穿了便是氯酸钾、红磷、白蜡、牛胶、红矾的混合物。;氯酸钾和红磷听上去吓人,实际都是烟花爆竹制造的主要原料,老祖宗早就打好了基础,方便易得,至于白蜡、牛胶等主要用于凝固定型,量并不大。
当然,火柴虽小,制造起来却很麻烦,整个流程包括制梗、整梗、排版、调药、烘干、刷边、涂沙、糊盒、装盒、打包等工序。除了制梗和糊盒可以在外进行外,其余都需在厂内进行。而整串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便是把火柴梗夹起来,使火柴头可以成批量的蘸油、蘸药,否则一根根操办岂不要急死人?
当时日本在排梗时还是采用手工,不但速度慢而且并不整齐,何峰经过考察,引进了德国生产的整梗机,效率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火柴厂所用的火柴梗都是预先交由家庭作坊制作成型的。由于厂房有限,何峰便采用了外包的办法,将制造轴木(火柴梗)和糊火柴盒这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活放在厂外加工。一般现由火柴厂厂供应梗片和纸张,然后交由家庭带回去制作,到时候采用计件方式,既清晰又简便,既自由又轻松,镇上居民无不乐意接受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不过,虽然火柴厂规定了长度和粗细,但家庭作坊毕竟不是精密机器,哪有那么精确,略微有一些误差在所难免,所以收拢家庭作坊递交上来的火柴梗后第一步工作便是整梗,就如同一群散布四处的士兵首先要排队报数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