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定购电动机、发电机等设备,争取实现24小时开采,将日产量提升到25吨以上。
同样,莱茵哈特负责的面粉厂和榨油厂全部正常运营,销路很好。特别是用机器磨出来的面粉又细又白还便宜,结果王记米店用传统石磨碾出来的面粉就不大卖得动了。亲眼目睹科技创新的威力之后,一贯精明的王掌柜也决定上马机器磨面。考虑到王掌柜对于团练也有较大支持,为争取更多绅商参加团练,秦时竹建议沈麒昌采用溢价15%收购股权的办法对现有的面粉厂进行合股并扩大投资,沈麒昌自然不无应允,王掌柜则在投入1万两银子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平机器面粉厂的三股东。
但是,在讨论是否同意其他商人入股的时候,团练高层产生了分歧,很多人认为目前各工厂行情看好,何必要把下金蛋的鸡卖给外人呢?
但秦时竹却认为办团练不仅要算经济帐,更要算政治帐——太平镇上的商家对团练的成立和扩大是衷心支持和出了大力的,虽然没有直接的金钱投入,但毕竟对团练表示认同。对于他们的这种政治投资,需要用经济补偿来让他获得收益,这样才能在今后吸引更多人士投身团练。对于即将投产的榨油厂,团练也决定依照同样办法吸收其他商人入股,只要将他们的身家利益与团练的前途联系在一起,不愁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这一正确主张得到了沈麒昌的大力支持,认为秦时竹有远见,有魄力,称得上少年老成!
特别是秦时竹虽然做出了决定,但在吸收其他商人入股时都是委托沈麒昌出面,挑明了将人情送给沈麒昌做。一方面便利于讨价还价,另一方面也更能树立沈麒昌的领袖地位。沈麒昌自然对此一清二楚,让他更加觉得秦时竹此人不简单,他日必成大器。在他的努力下,得了便宜、感激涕零的其他中小股东纷纷对团练追加了投入,将自己的产业与团练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太平镇兴起了实业兴办的浪潮
通过入股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团练成立后太平镇太平无事,真正成为兵荒马乱时期的安全孤岛后,越来越多的村子宣布愿意接受团练保护并缴纳保险费。虽然收入在增长,但由于团练人数的不断增多和训练费用的加大投入,团练经费逐渐开始出现了缺口,一连几个月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