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成本,大家都是音乐家,大家都应该清楚。”
“开音乐会,是根本赚不到什么钱的。”
“或许有人会说,何深,你不是自己发售了唱片嘛?一块钱的唱片,几乎达到了畅销榜前十的位置!这个还赚不到钱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们要知道,一块钱,如果再去掉其他杂七杂八的,我最终到手的,可能就几分钱。”
“一场唱片几分钱,就算是几万张唱片,也就几百块,我最终的收益,可能不足一万欧!”
“而这,我现在的公司还没有给我结算,再加上我从来没有接任何的广告,商单,所以很明显,我非常穷!”
说到这个地方,台下的那群人立刻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不是那群媒体人,而是其他的那群音乐家艺术家。
大家都知道何深说的确实在理。
他们开的音乐会跟那群大明星开的音乐会不一样。
那群大明星开的音乐会可以几万人的大场子,在那个地方随意地嗨。
根本不用在意远处的人。
只要音响够大就行,大不了在远处也放个音响。
但是他们这群人呢?
如果超过两千人的场地,他们就需要去思考这样演奏能不能将音乐之中,最重要的东西给拿出来,放到众人的面前,让他们清晰地听到音乐之中的情绪。
听到他们想让那群观众听到的东西。
音乐会很难赚钱,大部分都是赔钱搞音乐会。
完全就是花钱赚名声。
全球能靠音乐会赚钱的,没有几个。
站在何深身边的郎良月,便是一个!
发专辑呢?也都差不多。
现在真正喜欢听古典音乐专辑的人,并没有多少,大部分人都是偶尔拿过来听个乐呵。
就是那种放在家里装高雅的样子。
这种人是占据大多数的,他们根本不会花特别多的钱去关注哪个人弹得好,那个人弹得不好。
只要这个是古典音乐,能够装13就够了!
因此,唱片的销量,真的全部都看演奏者本身的名气。
如果名气不是特别大的演奏者,很容易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唱片。
亏本,几乎是肯定的。
他们这些古典音乐演奏家,他们赚钱的方向,大部分是跟自己的学生上课,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