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院长说的 “科研需要纯粹的专注力”。王教授的钢笔在假条上顿了顿:“医学证明带来了吗?” 他的声音很平稳,却让李桐想起实验数据出现偏差时,导师微皱的眉头。
“带来了。” 李桐从包里掏出 B 超单,两个小黄豆的光晕在白炽灯下微微发亮。办公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直到王教授轻叹一声:“先好好养身体,课题的事,等你回来再说。”
“谢谢老师,最近孕吐太厉害,等孕吐期过了我就追上进度,”说完递过“结婚证”。为了不让导师和师兄姐们误会:“我们是初中、高中同学,就是前几年放弃北大选省大的那个“呆子”,前段时间还帮我们自动化打了两场比赛,这段时间一直在这边陪着我。”
消息像蒲公英的种子般在校园里飘散。第二天,李桐在图书馆遇见教结构力学的张老师。“现在的年轻人啊,” 他推了推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学业和家庭总得有个先后。” 李桐低头避开他的视线。
但也有温暖的声音。实验室的小师妹抱着实验报告追上来:“师姐,我帮你记笔记!等宝宝出生,我要当干妈!” 材料学院的陈老师特意送来自制的紫苏姜茶:“我女儿怀孕时就喝这个,止吐特别管用。”
崔琰来接李桐时,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对不起,让你为难了!” 他轻轻搂着她的肩。“陈老说,当年居里夫人怀着孕还在提炼镭呢。” 李桐被逗笑。
深夜的书房里,崔琰正在处理工作邮件,李桐突然开口:“如果因为怀孕,导师不让我继续做课题怎么办?”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重锤砸在崔琰心上。他关掉电脑,将她圈在怀里:“不会的。你看,” 他拿起桌上的 B 超单,“这两个小家伙,说不定以后也是科研小天才呢。”
李桐怀孕的消息在清华园。BBS 论坛上,“硕二女生双胎妊娠” 的帖子点击量飙升,评论区里,有人惊叹 “科研家庭两不误,太酷了”,也有人质疑 “学业进度如何保证,别影响实验室项目”;食堂餐桌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边吃饭边议论,不时向路过的孕妇投去好奇的目光;甚至连校园公众号都推出专题讨论,“研究生阶段是否适合生育” 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面对这场热议,清华校方迅速关注到事件背后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校领导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不同院系的研究生代表、导师代表以及校工会、后勤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参与。在座谈会上,有女生哽咽着讲述自己因担心怀孕影响学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