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为粉末状态或与水混合液体,有高度心理成瘾,在强度上弱于甲基安非他命,作用时间可达4~6小时。初次吸食毒品甲卡西酮0.5g后,将两天两夜不睡觉,并伴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且一直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吸食后有强烈的兴奋感,性欲增强,饥饿感减弱,且睡眠减少,只摄入少量液体。甲卡西酮的滥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妄想、焦虑、震动、失眠、营养不良、脱水、发汗、腹痛、流鼻血和周身疼痛等。静脉注射后1~2n就会起效,而鼻吸后要5~15n起效。过量吸食会导致幻觉,出现行为反常,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走劲”。
喝酒又吸毒,刘辉怎么可能有体力将周睿拖了将近五十米扔到厕所?
刘辉要杀周睿,肯定会刻意控制自己酒精和毒品的摄入量。可周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虽然很高,但是按照酒精含量推测,周睿只喝了不到一瓶酒,剩下的酒是谁喝的呢?张昭觉得,可能有第三个人在场。秦儒带着陈建勋走了过来。陈建勋和秦儒都是老刑警,他们现在也认为现场可能有第三个人存在。
“张昭,你对这个案子有什么看法?”秦儒走过来问道。
陈建勋也想听听张昭的分析。现在,犯罪心理侧写已经在公安机关广泛运用,给抓捕罪犯提供了另外一条侦破捷径。张昭摇摇头说道:“现在不好分析。纵火的动机相当复杂,有破坏性、兴奋性、报复性、隐匿性、牟利性、偏激性和系列性七种,不同的动机背后隐含着犯罪者不同的特性。一般来说,罪犯选择纵火,说明他们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选择火来延伸自己的能力和控制力。这种人往往懦弱、内向、胆小、神经质,有不满的情绪在内心积累,以后发展为强烈的情绪、偏执,最后酿成纵火行为。这是一种无力型和衰弱型的人格障碍。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这种人表现为精神分裂伴有急躁症,智力低下,发育迟滞。一般占到纵火案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个案子从目前掌握的特征来看,具有报复性和隐匿性,和死后焚尸的人格驱动不同。火象征着压抑、情绪乃至破坏性,一般来说,纵火犯具备高而不稳定的自尊感,带有强烈的复仇欲望。爱幻想和想象,小时候可能经历过火灾,有过尿床经历。火烧得越旺,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