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个女孩自小就明白被人照顾的意义是什么,她一直将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期望自己也能受到他人的照料,然而,这样的心愿却一直没有实现。之后,妹妹出生了,这个时候父亲已经恢复了,而母亲却开始将重心放在幼小的妹妹身上。所以,在整个家庭中,这个女孩是唯一一个没有得到照料的孩子。她不断地努力,在校成绩优异,在家是乖孩子。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父母希望她能继续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将她送进一所高中,这个环境对于她而言是非常陌生的,老师对她也一无所知。刚开始,由于她不了解学校新的教学方式,她的功课一直落在别人的后面,老师批评了她,她就变得心灰意懒,她迫切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赞扬。在家里,她受到冷落,在学校依旧如此,她到底该怎么办呢?
她努力在身边寻找了解她的人。经过多次尝试,她离开了家,同一个男人同居了两个星期。她的家人到处找她,心急如焚。我们可以预料到她这样做的后果:很快地,她会发现自己依旧无法获得别人的赞赏,于是为自己做出的事而深感后悔。她很快有了自杀的想法,她留给家人一张字条:“不要牵挂我,我服下了毒药,我很开心。”其实,她并没有真的那样做,对于她这种行为,我们也确实无法理解。事实上,她的父母很慈爱,对她很好,她想要取得他们的关心。她没有自杀,只是希望母亲到处找她,然后领她回家罢了。如果说女孩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如果说她的老师能多去了解一下她的情况,也能够起到防范作用。女孩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说他知道女孩的内心非常敏感,他就不会去刺激她,让她感觉灰心丧气。
还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她的父母都是性格柔和的老实人。母亲一直希望生一个儿子,因此,在女孩降生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失望。母亲一直对女性持有偏见,女孩也受到了影响。她总是能听到母亲和父亲说:“这个女孩子并不惹人疼爱,她成年后一定得不到别人的疼爱。”或者“她长大后,我们究竟要拿她怎么办才好呢?”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十多年。后来,她偶然看到母亲的一位朋友在信中开解母亲说:“你还年轻,以后一定会有儿子的。”
我们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