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让他相信:经过努力,在这些事物上,他可以获得成就感。当孩子在某方面有信心时,用其他的东西刺激他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最初先了解孩子对世界的态度,最喜欢什么东西,哪个感官最敏锐等。有些孩子喜欢倾听,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观察人和物。他们可能不会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不喜欢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的话语,假如这样的孩子不能通过眼睛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他们就会落后。或许有人会认为他们智力低下,或者干脆归咎于遗传的因素。其实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家长是无法逃脱干系的,他们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并不赞成对孩子进行特殊性的教育,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发掘他的兴趣,并激励他在这个方向上做出努力。如今,视频教学的方式被很多学校采纳,他们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编辑教材。比如,可以将课程用绘画、塑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方式是值得推行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将课程与生活中的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所学知识的意义。或许有人会提出疑问:将知识传输给孩子以及让他们学会思考的方式,哪一个方法更合适呢?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将这两种方法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是可以一起运用的。比如说将数学和怎样建造房屋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去计算需要木材的数量,以及它可以供多少人居住等,这些都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有时,我们将不同课程放在一起教授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有时需要请专家帮我们将课程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老师可以带学生去郊外散步,让他们发掘自己对什么最感兴趣。同时,可以教他们认识生活的每个方面,比如,动植物的进化、构造、运用,湿度对植物的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当然,我们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是有兴趣的,假如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期待他可以用我们所期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在竞争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合作方面却非常匮乏。在入学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锻炼他们的竞争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件不幸的事。假如他可以击败别的孩子名列前茅,他的不幸未必会比落于人后的孩子少。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他都会只将焦点停留在自己身上。他将只关注怎样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会想到奉献和施舍。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个体,应该凝聚起来,处于一个班的同学也是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