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一个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但是照老子和《易传》的说法,一个事物被否定了,新事物只是重复旧事物。这是具有农业民族特征的哲学,我在第二章已经指出了这一点。
张载的宇宙发生论
本章要提到的第三个讲宇宙发生论的新儒家哲学家是张载,号横渠先生(1020—1077)。他是今陕西省人。他也是在《易传》基础上提出宇宙发生论,不过是从另一个观点提出的。在他的宇宙发生论里,特别强调“气”的观念,它在后来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和形上学的理论中,越来越重要。“气”这个字,字面的意义是gas(气体)或ether(以太)。在新儒家的哲学中,“气”字的意义有时候很抽象,有时候很具体,随着具体的哲学家们的不同系统而不同。当它的意义很抽象的时候,它接近“质料”的概念,“质料”的概念见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相对立。它这个意义是指原始的混沌的质料,一切个体事物都由它形成。然而当它的意义很具体的时候,它是指物理的物质,一切存在的个体的物,都是用它造成的。张载说的“气”,是这种具体的意义。
张载,同前人一样,以《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句话为其宇宙发生论的基础。可是在他看来,太极不是别的,就是气。他的主要著作《正蒙》中写道:“太和所谓道(指太极。——引者注),中涵浮沈、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正蒙·太和篇》,见《张子全书》卷二)
太和是气的全体之名,又被形容为“游气”。浮、升、动之性都是阳性,沈、降、静之性都是阴性。气受到阳性的影响,就浮、升;受到阴性的影响,就沈、降。这就使得气永远在聚散。气聚,就形成具体的万物;气散,就造成万物的消亡。
《正蒙》中又写道:“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于是张载尽力排除佛老的无。他说:“知太虚即气,即无无。”太虚实际上不是绝对真空;它只是气处于散的状态,再也看不见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