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缓和了许多:"认识很深刻嘛。下午有个特别活动,你们俩也参加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特别活动是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的优秀乡村教师报告会。台上的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大山里坚守三十年的故事,台下不少学生听得热泪盈眶。
报告会结束后,主办方宣布了一个意外消息:将选拔五名交流生,参加与美国乡村学校的线上交流活动。
"选拔方式是提交一份乡村教育改进方案,"主持人说,"明天中午前交稿。"
福瑶和马得水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一起写!"
7.
那天晚上,福瑶和马得水在宾馆会议室熬到深夜。他们结合青石坳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互联网+乡村教育"的方案——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师资不足,通过线上平台让山村孩子接触优质课程...
"这部分再加点具体实施步骤..."马得水凑近屏幕,肩膀不经意地贴着福瑶的。
福瑶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香,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她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在方案上,但脑海中却浮现出这些天来马得水的种种——他为夜校带来的电脑,他为父亲奔走筹款,他带她去看天安门时眼里的光...
"福瑶?这段你看行吗?"马得水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
"啊?哦,很好..."福瑶慌忙点头,假装揉眼睛掩饰脸上的红晕。
方案最终在凌晨两点完成。马得水伸了个懒腰:"要不要去屋顶看看?听说北大凌晨的星空特别美。"
屋顶平台上,北京的夜空确实繁星点点。秋夜的风有些凉,马得水脱下外套披在福瑶肩上。
"冷吗?"他问。
福瑶摇摇头,仰望着星空:"比青石坳的星星少多了...但也很好看。"
马得水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你知道吗,我现在看星星的感觉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
"以前觉得星星就是星星,"马得水轻声说,"现在每次看到,都会想起青石坳,想起夜校的灯光,想起...你。"
福瑶的心跳漏了一拍。两人沉默地站着,谁都不敢看对方,却又都不想打破这一刻的宁静。
第二天,他们的方案顺利提交。福瑶在方案最后一页写道:"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心灯。我愿意做那个点灯人,照亮更多山里孩子的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