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煮盐法制盐。”
“他们是以茅草为燃料,昼夜不停兼作,烧沸卤水,蒸发水份,水份一干,再添卤水煎煮之。
至满锅之时,投皂夹或麻仁数片,卤即凝聚成盐……”
“一个昼夜,可熬盐六锅,一日可得盐三百余斤,只不过,一灶就需要两人轮流烧火,两人轮流挑卤水。
还有两人负责观察搅拌卤水。另外所耗茅草亦需要一到两个人采伐运送……”
“而我们的晒盐之法,千亩盐田,需要人工不过数十人,不需燃料、锅灶等物……”
#####
一边欣赏,一边听着程鲲之言,一干原本只是满脸新奇与讶然地欣赏着这一切的李恪还有一干勋贵子弟们。
亦都被这晒盐之法的便利性震惊到无以复加,而程处弼则是越发地洋洋得意。
晒盐法绝对是在工业化制取食盐之前的最优制取食盐的一种制盐法。当然也得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
而在华夏大地,晒盐法的出现,也许在一些少数地区出现过,但是大规模的则从来没有。
程处弼可是记得很清楚,直到明朝之时,山东之地仍旧是以煮盐法为主。
但实际上,胶东半岛一带,绝对属于晒盐法最优选的地方。第一,这里的年平均日照时期很长,第二,那就是风大。
程处弼犹记得自己曾经与一票同学结伴到胶东的威海旅游,那可是号称中国最干净整洁的城市之一。
这让程处弼份外的好奇,直到他来到了威海溜达了一整天,那一天,风呼呼的嗷嚎。
他甚至看到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