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炎黄时期在鲁北沿海“煮海为盐”的部落,历代被奉为产盐行业的老祖宗。
程处弼记得自己看过的一个资料,说的是山东盐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其中山东潍坊、东营、滨州等鲁北滨海区域生产的海盐产量,占到了后世全国海盐总产量的七成以上。
看看,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以后世的人口数量来计算。也就是说,单凭山东之地沿海的海盐产量。
完全可以满足整个大唐,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食盐。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不论是北边的高句丽、百济、新罗,还是那一海之隔的倭国,都从大唐大量的进口食盐。
嗯,这绝对不是瞎鸡儿胡扯,而是有史实根据的。
倭国莫要看他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这样的海洋国家一般是不会食盐匮乏的。可倭国却不行。
因为倭岛的温带气候较为湿润,再加上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海盐的形成不利。
在倭国诸岛,也就只有九州岛才产盐,产量也不是很高。所以一直以来,倭国就依赖国外进口的食盐。
甚至在明清时期,由于中华大地禁海运,倭国甚至不得不大量的进行食盐走私。
程处弼可是记得,在后世倭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盐进口国。
而在倭国侵犯中原的那些岁月,食盐同样也是倭国大量掠夺的一种资源。
汉唐商行和与倭国之间做的生意,多是自己新开发的独门生意,并没有涉及原本的那些海贸商品。
但并不妨碍汉唐商行了解对倭国以及北方那半岛三国贸易的大宗商品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