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可偏偏姜店镇是个没有城墙的镇子!
\n
普通的夯土城墙作为一种防御设施,早200年就已经过时了。除非是棱堡,否则压根挡不住炮击,还不如没有城墙好呢。
\n
所以这200年来,大周共和国本土的城市集镇就一直在拆毁城墙。除了棱堡得到保留,其余的城墙大多被拆毁了。姜店镇的情况也不例外,并没有城墙保护。城镇唯一的屏障,就是18日晚上周军夜宿的营地而已。而这个营地占地颇大,靠区区两个营外加一千多民兵根本守不过来。
\n
因此守军不得不收缩进姜店镇布防,也就无力阻挡西宋军的突击了。
\n
8个营,7000多名西宋军的步兵,没费什么劲儿就突入了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店镇。
\n
不过出乎进攻的西宋步兵和策划这场突袭的赵良将的预料。
\n
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山镇并不容易攻占。因为镇子里面有太多使用了红砖和水泥修建的高大房屋。没有在镇子外的营地布防的周军和周国的民兵,就据守着这些高大坚固的建筑物。用滑膛枪、线膛枪和手炮(手榴弹)进行了顽强抵抗。
\n
这种巷战打法,在后来的“三国归一之战”中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在共和226年9月19日的姜山战场上,却是第一次出现。
\n
高大的砖石水泥建筑物,对于没有火炮支援的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攻破险要。
\n
哪怕宋军的数量多了几倍,也没有办法将两千多不到三千的周军赶出小小的姜店镇。反而在接连不断的进攻受挫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n
而姜店镇的有效抵抗,也出乎了武元镇的预料——他虽然是大周共和军花了二三十年培养出来的精英将领,但却是个战场新手。
\n
对于战争方法的掌握,全都来自书本和外军战例。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