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西宋农村所产的绝大部分米粮都是不进入市场的。它们或是用来养人,或者用来缴纳佃租税赋,或者直接拿来交换手工业品。
\n
可以这么说,西宋大部分的农民,终其一生都没见过大周银行和大宋银行(东宋央行)发行的一两银币,甚至都没见过用来流通的白银!
\n
所以用来提升农业产量的鸟粪和新式农具在西宋根本卖不出去……
\n
不过这些东西对于富有的东宋农村完全不是问题,东宋的江南有大量的出口产品可以换取金银,而新宋大陆上也有产量巨大的金矿。
\n
所以东宋朝廷这一百多年来,都在大量购买南美鸟粪,然后用低价卖给种田的农户。以保证粮食的高产量和低价格。
\n
与此同时,东宋的农民也有足够的购买力去采购鸟粪和先进的农具。
\n
因为现在的东宋农村早就不是小农经济的路子了,而是以几十亩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的富农路线。
\n
根据东宋户部的统计,东宋本土拥有耕地接近四亿亩。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东宋民户只有1000万出头——东宋现在也进入了工业革命的时代,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农业人口占比已经不足50%了。
\n
也就是说,平均一个东宋农户就拥有40亩土地,而且大部分是水田。
\n
如果一户农民拥有全都是水田,而且都用来种植稻谷。按照一季六石计算,40亩水田可以收获240石水稻,打成白米也有160-170石。
\n
而东宋的米价又高,一石白米在农村的收购价起码也要一块半银币。160石白米至少能卖出240块银币。因此大部分农户都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提升产量的鸟粪、粮种和优质农具。
\n
顺便一提,这个东宋帝国主义的农业表面上看着是很风光的。乡村那是一片安逸的田园风情,没有多少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