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所以西宋根本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可能。而靖康年间的西宋朝廷也走了一条符合西宋国情的发展路线——重农抑商,利出一孔。
\n
说实话,基本上做到了利出一孔的西宋也真是倒霉,遇上了两个“人民币玩家”,自备新大陆,几乎拥有无限的资源和财力。要不然西宋多半就是另一个强秦了。
\n
现在西宋遇上了开挂的对手,自然当不上强秦。而“重农抑商,利出一孔”的国策在实行了200年后,也到了弊端重重的地步了。
\n
这种“利出一孔”的路子,说穿了就是不要黄油要大炮的路数,将整个社会的消费压低,仅仅满足最基本的需要,然后将节省下来的社会财富都用在军事上。等军事发展起来后,再通过战争夺取别国的财富和土地,用来补偿将社会财富都用在军事上的国民和贵族。
\n
所以在实现“利出一孔”的头几十年中,西宋因为赶走了女真,吃掉了大理,驱逐了西凉,还入侵了蒲甘缅甸,的确得到了许多地盘。虽然这些地盘并不富庶,但是好在够大,也足以弥补国家的精英阶层在“利出一孔”国策中的付出。
\n
可是在西凉西迁后,西宋的扩张就接近了极限。
\n
因此扩张的成本急剧增加,而受益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无法覆盖成本了。
\n
而“大蒙古战争”就是西宋扩张政策走到极限的标志。
\n
虽然西宋的军队仍然非常犀利,哪怕在西方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也在亦列堡和碎叶河战场上吃了血亏。
\n
但是战场上的胜利,却没有办法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战争红利”。
\n
因为大蒙古战争的成本太高,战利品的价值又太低,根本不足以覆盖成本。
\n
而在大蒙古战争后期,西宋发动的第三次中原大战,又一次撞在了东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