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低处,天上的东西也总会落在地上,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际上是同一个。”
\n
“格物致知,所知晓的理愈多,就越接近道。
\n
若是再能利用道理,去做成大禹治水、制定历法这样的功,以及拥有崇高的道德,那样的人便足以称之为圣人了。”
\n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n
这便是吾所探究出的,成圣之道!”
\n
国子监中已经没什么声音了,只有李祺的余音仿佛仍在梁间萦绕。
\n
讲堂内,数百儒生如泥塑木雕般僵坐,几乎再不曾见交头接耳之人。
\n
便是连大口喘气的人都不曾见。
\n
解缙手中的折扇凝滞,扇骨微微发颤,脑海中宛如有洪钟大鼓时时响彻。
\n
国子监祭酒唇半张着,却吐不出一个字,只眼眶泛红,有千言万语哽在他喉头,双眸圆睁,死死攥紧膝上的儒袍。
\n
这一刻国子监中,风停树静,连鸟雀都噤了声。
\n
檐角铜铃纹丝不动,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李祺的言语震慑。
\n
国子监中的教习,白发苍苍的老儒生缓缓闭目,两行浊泪无声滚落,砸在案几上,溅起微不可察的尘埃。
\n
更多的是那些本对李祺有敌意的年轻士子,先是激动,后是面色煞白。
\n
手中的毛笔不知何时已折断,墨汁沿着指尖滴落,在宣纸上洇开一片乌黑,却浑然不觉。
\n
整个讲堂内,无人交头接耳,无人咳嗽清嗓,甚至连衣袍摩擦的窸窣声都消失殆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