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他们几个占了上风,那些人都在研究周先生写的西游记,要找周先生的漏洞呢,最近说到大秦国的那个什么制度,还有什么埃及的那个,都被周先生给驳倒了,周先生的文章印出来,许县都抢疯了,只要认识几个字的,都抢着要看呢。我也带了一份来,将军你看。”
毌丘俭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报纸,小心的摊开放到曹冲的面前,头版头条就是周不疑写的文章:取长补短,继往开来——论大秦国政优劣及对我大汉的启发。
曹冲兴致盎然的快速将文章看了一遍,周不疑在文章中说,研究大秦的国政得失,并不是要照搬大秦的国政,事实证明,大秦虽然辉煌了近千年,但是现在也已经日落西山,大秦的国民也成了腐朽的寄生阶级,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整日无所事事,依靠着打劫其他国家的财富过日子,甚至懒到打劫都需要用雇佣兵,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国家还能走多远。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大秦的兴衰和我大汉的兴衰做个相互比较,取长补短,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东西,纠正我大汉国政中的症结,重兴大汉,为万世开太平。
“不错,元直的眼界果然越发的高了。”曹冲赞了一声,满意的笑道。看来让周不疑出去游历一趟,还是值得的,他人本来就聪明,现在又增加了见识,可谓是学通内外,一旦打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他就站在了更高层次上想问题。和荀彧相比,他可能深度不如荀彧,但眼界之宽亦非荀彧可比。他没有象后世的那些文人一样主张全盘西化,不仅是因为大汉目前还没有象后世的清政府一样被人踩在脚下,更重要的是,他还保留着一分大汉人的血性,汉人的火,还没有全灭,读书人,还没有变成只知道诗词歌赋、空谈政治的文弱书生。
“周先生现在太有名了。”毌丘俭有些羡慕的说道,眼时流露出渴望的光芒。
“仲恭,你只知道周先生现在有名,想必你想不到他在外游历六年吃的苦头。”曹冲一边卷起报纸还给毌丘俭,一边笑道:“所谓厚积薄发,周先生现在是薄发,人人皆知,他厚积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知道?仲恭,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不要羡慕周先生,以你的聪明,只要静下心来做事,以后何愁不能扬名天下?我大汉的威名,正要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