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戚将军,”墨衡的声音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决绝,他指向墙上的狄人重箭,“狄人箭簇之精钢锻法,与我朝不同,更利破甲。此乃技术之别。”他又指向角落的书堆,“历代先贤笔记,记载火器炸膛之因由,或为材质不匀,或为药力过猛。此乃经验之累积。” 最后,他指向自己的脑袋,眼神无比坚定:“臣…臣愚钝,然自掌军械所,观狄人利器,研前代得失,常苦思冥想:若有大舰,欲置重炮其上,炮发之巨力如何承载?置于何处方能发挥最大威力?帆索如何布置方能借风疾驰?此…此乃推演!臣所问,不过是基于‘多层炮窗’之实情,推演其船体结构、航行方式之必然!若…若推演有误,恳请陛下与将军指正!”
他的话语半真半假,将超越时代的认知巧妙地包裹在对现有技术的观察、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以及“合理推演”的外衣之下。那份急于求证、渴望了解强敌的焦灼,却是无比真实。
议事厅内陷入一片沉寂。炭火噼啪作响。皇帝赵琰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墨衡的内心。戚光紧锁眉头,似乎在消化这惊人的“推演”能力。王承恩则低垂着眼睑,如同入定,袖中的手指却微微捻动。
良久,赵琰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墨卿之推演…**极近其实**。” 他肯定了墨衡的猜测!“西夷之炮舰,确如你所想,以巨木叠层相嵌,坚固如城。其炮置于侧舷,可数十门齐发,毁天灭地。其帆高阔,借风行于海上,快逾奔马。”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墨衡心头,证实了他最不愿相信的猜测——对方的技术水平,已远超大胤!
“然,”赵琰话锋一转,语气陡然变得无比沉重,带着一种冰冷的现实感,“其炮舰之精良,炮火之猛烈,恐犹在尔等推演之上!‘福远’号所见,其一炮之威,已近我千斤巨炮!而其舰上,此等巨炮,恐不下数十门!” 他看着墨衡瞬间变得苍白的脸,一字一句道:“我大胤水师之福船、广船,于其面前,恐如… **朽木之筏,不堪一击**。”
“朽木之筏,不堪一击…”
这八个字,如同最锋利的冰锥,狠狠刺穿了墨衡心中刚刚因修复雷吼、量产颗粒火药而升腾起的自信与豪情!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一下。脑海中,那尊在北疆雪原上昂首咆哮、震慑敌胆的雷吼巨炮的雄姿,与南方海图上那从未谋面却已被证实拥有数十门同等威力巨炮、且能高速机动的钢铁巨兽的阴影,猛烈地碰撞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