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监察协理”四字,如同一根无形的刺,扎在刚刚获得权权的戚光身上。
皇帝赵琰端坐龙椅,面色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他的目光落在戚光身上:“戚卿,周尚书所虑,亦有道理。北疆军政,确非易事。你可有话说?”
戚光挺直脊梁,并未立即回答周文谦,而是再次向皇帝抱拳,声音洪亮,却字字清晰:“陛下!臣谢周尚书体恤!然则,臣有一言,不得不陈!”
他环视大殿,目光扫过那些隐含审视或期待的文臣面孔,最后落回御座:“北疆之弊,积重难返!昔日靖王…赵弘瑞盘踞多年,结党营私,军务废弛,军政混淆,地方掣肘,军令难行!此乃狄人敢屡屡叩关、北疆人心浮动之根源!”
“陛下圣裁,已除巨蠹!当此万象更新、整军经武之际,若再循旧例,遣派不知兵事、不明边情、更未历血火的文臣幕僚协理军政…” 戚光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锐气,“臣恐,非但于事无补,反会重蹈覆辙!政出多门,号令不一,地方掣肘依旧!此乃取败之道,非强军之道!”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改革之策:“臣请陛下恩准!自即日起,北疆所行,乃‘战时军管’!一切以战备为先,以军令为尊!”
“其一,北疆所有屯田、矿场、工坊,凡涉军需物资生产转运者,皆归军府统一调度管辖!地方官吏,只行配合之责,无权过问更无权截留!” 此言一出,周文谦等掌管钱粮的官员脸色微变。
“其二,北疆所有匠户、役夫,凡为军械所、后勤营所用者,皆纳入军籍,受军法约束!一应工酬、口粮,由军府按战时标准统一配发!” 这直接触动了地方士绅控制劳动力的根基。
“其三,北疆所有商路、榷场,凡涉军需贸易,皆由军府设官专营!所得之利,尽数充作军饷、抚恤,不入地方府库!” 这一条,更是断了无数人借边贸渔利的财路。
戚光的声音如同战鼓擂动,在大殿中回荡:“此三策,乃破旧立新,刮骨疗毒!唯有军政一体,令出一门,方能根除积弊,整合北疆之力,铸就铁壁铜墙!若遣幕僚协理,各有司属,各有门路,必致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旧弊复生!臣戚光,宁战死沙场,亦不愿再受此掣肘,空耗国力,贻误战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猛地单膝跪地,甲胄再次发出沉重声响,抱拳过头:“臣请陛下明鉴!此非臣贪恋权柄,实为北疆大局计,为万千将士性命计,为我大胤北疆安危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