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养老院正式破土动工。
林晓一家和刘叔等老人们齐聚现场,看着挖掘机启动,扬起第一抔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这一刻,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开始,更是一份温暖事业的启航。
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刘叔颤巍巍地捧起一抔红绸包裹的黄土,郑重地撒在地基中央。
"老伙计们,咱们的新家要成了!"他布满老年斑的手微微发抖,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着清亮的光。
不远处,二十三位老人自发组成的"监工队"戴着统一的红袖章,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花坛的位置。
林平蹲在工地角落,手机镜头对准工人们砌砖的动作。
"家人们,今天带你们看看养老院的施工现场!"
他的微博账号已经积累了两千多粉丝,每条记录养老院筹备的视频下,都有在外打工的宛城游子留言。
"给俺爹妈留个床位!等我老了也要回来住!"
"小林总,监理说排水管走位得改!"施工队长的喊声打断了拍摄。
林平立刻放下手机,安全帽下的额头沁着汗珠。
这两个月,他跟着工程队从零学起,从钢筋型号到防水工艺,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注意事项。
最忙的时候,他连续三天睡在工地集装箱里,醒来时睫毛上都沾着水泥灰。
而在深圳,褚果的书房变成了临时指挥部。
墙上的白板写满倒计时计划,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着供应商位置。
深夜两点,他还在和林平视频会议:"护理部的岗前培训必须增加急救实操,我联系了市三院的护士长来授课......。"
电脑屏幕蓝光映着他日渐加深的黑眼圈,桌角放着豆豆画的加油漫画——穿着超人披风的爸爸正在建造彩虹养老院。
路绒花和安然主动承担起后勤工作。
两位老人戴着老花镜,在社区活动室里给招聘来的护工们示范宛城特色面食。
"馄饨皮要擀得透光才劲道!"
路绒花手把手教年轻女孩包元宝馄饨,蒸笼的热气模糊了她眼角的皱纹。
这些天,她的老年手机成了热线,老街坊们争相报名当"荣誉顾问",有人捐出自家的老藤椅,有人翻出珍藏的戏曲唱片。
林晓则在商业洽谈中披荆斩棘。
她带着精心准备的企划书,拜访了二十多家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