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重工巨大的干船坞内,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巨大的预制分段如同钢铁巨兽的骨骼,在焊花飞溅中缓慢成形。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一股沉重的阴霾却笼罩在“辽远舰”材料与结构团队的心头。
许明远站在船坞边缘的临时工棚里,眉头拧成了死结。他面前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十几块大小不一的钢板样品。它们都是“海神钢”的焊接试样,曾经光洁的表面此刻却布满了狰狞的裂纹,如同破碎的冰面,在惨白的探伤灯光下无所遁形。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灼烧后的焦糊味和失败的苦涩。
许明远心中暗想 : 星海啊星海,用到你的时候,你又帮不上忙了。这可是咱们的立足之本呐!
“许工,低温冲击试验结果…还是不行。” 材料所的王工,一位经验丰富但此刻满脸疲惫的老工程师,递过来一份报告,声音沙哑。“所有采用常规工艺焊接的试样,在模拟低温海况(-20℃)下,焊缝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值…全部低于设计要求的底线!脆性断裂风险极高!”
报告上的数据冰冷刺眼。许明远拿起一块开裂最严重的试样,手指抚过那锯齿状的断口。星海系统提供的“多层多道窄间隙焊接+特殊热处理”方向没有错,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层间温度控制区间是多少?** **每一道的焊接电流、电压、送丝速度具体参数如何?** **窄间隙到底多‘窄’?** **特殊热处理是何种工艺?升温曲线?保温时间?冷却速率?** 这些关键参数,系统一概沉默。他们只能像盲人摸象,在黑暗中反复试验。
每一次试验,都意味着价值不菲的“海神钢”被消耗,宝贵的工期被拖延。船厂焊接大师傅们的手艺无可挑剔,但面对这种从未见过的新材料和新要求,也束手无策。焊枪下的电弧不再是创造的力量,反而成了制造隐患的帮凶。
“又失败了?” 一个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传来。总师郑宏毅不知何时走了进来,他拿起一块开裂的试样,眼神凝重得如同磐石。他没有责备,只是用指关节重重敲了敲钢板,“航母的飞行甲板,是战机起降的跑道,是水兵搏杀的平台!这里的焊缝,不是连接两块钢板,是连接着无数条生命!是连接着共和国的尊严和希望!这里要是裂了……”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的沉重,压得工棚里所有人都喘不过气。
许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萧劲松司令员那句“鹰巢可以想办法”给了他破局的希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这焊接的“鬼门关”,必须靠他们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