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最好的水下焊工和所需特种材料!孙工,你那边,立刻组织人手,准备配合!”
很快,特种速凝材料、液氮喷射装置和最优秀的潜水焊工团队名单及详细操作手册,通过加密信道发到了“东海号”上。同时,李院士亲自坐镇,通过卫星视频,实时指导孙建国进行前期的裂缝清理、围堰构建准备。
**家书抵万金:温暖的灯塔**
当船队在风暴后的疲惫和物资匮乏中艰难前行时,林晚晴敏锐地捕捉到了船员们的精神状态。她知道,钢铁的意志也需要温暖的支撑。她再次发起了“一封家书·温暖归航”的特别行动。
这一次,行动规模更大。她联合了多家主流媒体和妇联组织,发动船员家属、中小学生甚至普通市民,为“远望号”船队的勇士们书写祝福卡片、录制加油视频、准备家乡的特产小礼物(耐储存的)。她亲自撰写了一篇充满深情的通讯《万里同舟心:致大洋深处的亲人》,讲述了船员们在风暴中的英勇,以及祖国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骄傲。
几天后,一个特殊的包裹通过外交邮袋,几经辗转,送达了“东海号”。当赵大勇船长在船员大会上打开这个包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里面是厚厚一摞五颜六色的信件和卡片,有稚嫩的儿童画,有娟秀的家书,有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还有一小包一小包真空包装的家乡小吃:四川的麻辣牛肉干、山东的煎饼、江南的梅干菜…甚至还有几盒滨城特产的鱼片!更珍贵的是几张刻录的光盘,里面是家人熟悉的面孔和声音:
“爸爸!我在电视上看到风暴了!你好勇敢!我和妈妈等你平安回家!”
“老赵!家里一切都好!别惦记!好好开船!全滨城的人都以你们为荣!”
“儿子!注意安全!妈给你晒了你最爱吃的红薯干,等你回来吃!”
…
粗糙的汉子们,捧着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书和礼物,看着视频里亲人的笑脸,听着那熟悉而温暖的乡音,眼圈瞬间红了。有的背过身去偷偷抹泪,有的咧着嘴傻笑,有的把小小的卡片紧紧贴在胸口。连日来的疲惫、恐惧、委屈,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这浓浓的温情融化了。
水手长老王,一个在风暴中眉头都没皱一下的硬汉,此刻捧着一封女儿写的、画满了爱心和小船的信,手指微微颤抖,声音哽咽:“值了…他娘的,这一趟…值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折好,塞进贴身救生衣的内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