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沙沙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这是对震撼的确认,也是对责任的加冕。
会议结束后,萧劲松第一时间通过最安全的专线,将一份措辞极其凝练、标注着最高密级的报告,直接呈送国会最高层。报告的标题只有一行字:《关于“雏燕”系统颠覆性战略价值的紧急评估与最高保密建议》。
---
**研究中心:坦诚的短板**
鹰巢的密令尚未传达至所有层级,基地核心研究中心的一间高度戒备的会议室内,另一场更为技术性的汇报正在进行。参与者包括萧劲松、许明远教授、李哲,以及军方顶尖的电子战、航空、信息工程专家,还有星火集团负责该项目的核心工程师。
巨大的演示屏上,循环播放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精华剪辑。然而,汇报的主角李哲,此刻却并未过多渲染这些令人炫目的“长处”。
“……综上所述,‘雏燕’系统在超视距侦察、超高清成像、高精度定位追踪、稳定飞行控制以及非攻击性精准投射方面的能力,各位首长和专家在演示中已经亲眼所见。”李哲的声音平静而客观,没有丝毫居功自傲。
他话锋陡然一转,屏幕上展示的辉煌画面瞬间被替换成了一系列冷冰冰的数据图表和结构图。
“但是,我必须坦诚地向各位汇报,该系统目前存在的**关键短板**和**重大风险**。”李哲的话让在场不少军方专家和星火工程师都微微一愣,连许明远教授也投来赞许而凝重的目光。
1. **续航之殇:** “受限于当前高能电池技术和微型化推进系统的瓶颈,‘雏燕’单机持续作业时间**严重不足**。在满负荷执行高精度侦察或追踪任务时,其有效滞空时间远低于我们预期的战场需求。这意味着需要频繁轮换、大量部署,后勤压力巨大。”图表上,那条代表续航时间的曲线,在高效能任务区间陡峭下滑,触目惊心。
2. **负重之困:** “为了追求极致的隐蔽性和机动性,其载荷能力被压缩到了极限。目前仅能携带微型光学/红外传感器和极轻量的非攻击性标记物。**无法搭载任何具有实战意义的攻击载荷(如微型导弹、炸弹)或更重的侦察设备(如合成孔径雷达)**。这极大限制了其直接作战能力的发挥。”屏幕上展示的载荷仓模型,空间狭小得令人皱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 **兼容壁垒:** “系统设计理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