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速机动状态下的目标锁定精度、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数据模型过于理想化。我们需要更详尽的原理阐述和底层参数支撑,否则难以评估其真实战场价值!” 质疑声中带着技术层面的压迫。
李哲深吸一口气,压下被审视的不适感。他调出预先准备的演示模块,声音沉稳:“原理涉及专利核心,恕难详述。但数据基于海量实测和极端环境模拟。若贵方有特定场景疑虑,我们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对抗测试方案,用结果说话。” 他守住技术底线的同时,展现了解决问题的诚意。
赵振华将军全程沉默聆听,目光如鹰隼般在许明远脸上逡巡,似乎在评估这位年轻商业领袖的定力与底牌。许明远则气定神闲,偶尔在关键点上简洁补充,更多时候是观察与倾听。他脑海中的【星海】界面悄然运转,【记忆深潜】快速回溯着对方每位代表的发言习惯、关注重点和过往决策案例;【威胁棱镜】则安静地显示着代表们身上或黄或橙的光晕(代表压力、质疑但尚未达到实质性恶意威胁)。
**高潮:未来概念的降维碾压**
谈判陷入僵局,气氛越发凝重。就在技术专家们准备发起新一轮更细致、更刁钻的质询时,许明远忽然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在座的军方和科工代表,嘴角似乎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我们似乎陷入了‘如何分蛋糕’的细节纠缠。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得足够大,大到足以改变规则。”
他顿了顿,无视了对方代表们眼中的疑惑,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概念:
“比如,我们正在验证的‘低成本微型无人机蜂群矩阵’。想象一下,不是一架或几架高性能无人机,而是成千上万架,单价仅相当于一枚普通炮弹、甚至更低廉的微型无人机。它们可以由单兵背包携带,或由普通车辆、甚至小型舰艇大量投放。通过星火的集群智能算法,它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组织、自协同,形成覆盖空域的立体感知网络,或执行饱和式攻击…”
会议室里瞬间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赵振华将军的瞳孔骤然收缩!钱正坤部长手中的笔停在了半空!技术专家们更是张大了嘴,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无人作战体系的认知!低成本?海量?蜂群?这概念带来的冲击力,远超那架高性能的单一无人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