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人:“关于选择,我确实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需要学校的一些支持。”
来了!孙主任和李老师精神一振,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不怕学生有要求,就怕学生没想法!
“首先,专业方向,我倾向于选择**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许明远清晰地给出了答案。这个选择经过深思熟虑:互联网是未来二十年绝对的核心赛道,技术是根基。清华计算机的顶尖资源和校友网络,对他打造自己的科技帝国至关重要。金融固然重要,但可以后期通过自学、辅修或实践中学习。北大的光华虽好,但此刻并非最优解。
孙主任脸上瞬间绽开笑容,而李老师眼中则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恢复职业性的倾听姿态。
“其次,”许明远继续道,语速平稳,“我理解并珍惜学校提供的优质学术资源,也渴望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但同时,我是一个实践导向很强的人,对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市场转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希望学校能给予我一定的**时间自由度**。”
他迎着两位负责人略带疑惑的目光,清晰地阐述:“具体来说,我希望在大一大二基础课阶段,能够获得相对灵活的课程选择权(在保证核心学分的前提下),并允许我利用部分时间,在校外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探索**。比如,参与一些初创项目,或者进行一些市场调研和技术预研。当然,我会保证学业成绩维持在优秀水平(GPA 3.5以上),并定期向指定的导师汇报实践进展和成果。”
许明远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这几乎是在要求“特权”!在2000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谓社会实践,也多是学校组织的短期活动。像许明远这样,要求自主安排大量时间进行校外“探索”的,闻所未闻!
孙主任和李老师都皱起了眉头。这个要求,超出了他们的授权范围,甚至有些挑战规则。
“明远同学,你的想法很有开拓性,”孙主任斟酌着措辞,“但学业是根本,学校有完善的培养计划…”
“孙主任,李老师,”许明远不卑不亢地打断,运用刚刚获得的【初级谈判技巧】,“我理解学校的顾虑。但我可以保证,我的社会实践不会脱离专业,并且会成为我学习的有力补充。我并非要求完全的自由放任,而是希望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获得一个‘半工半读’的试点机会。我相信,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他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