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摇曳的烛火,把贾母的信一封封按时间排好重新看了一遍。
有些事情,他需要捋一捋,才能决定他怎么用贾雨村。
当年,贾府的那位二太太诞下“衔玉而生”的贾宝玉的时候,贾母气得跟贾敏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说二太太自绝子孙前程。
这事,林如海跟贾敏都是同样的感觉。
贾宝玉从他一出生他娘把他衔玉而诞传得满城皆知开始,这辈子便注定了不可能有前程。
万隆帝是个宽厚的,没有计较这事。
不然让人给贾宝玉算一算命格,一两周岁便抱去皇家寺庙里给哪个体弱的皇子当替身出家,从此青灯古庙也是寻常。
皇家没有这么做,贾母自然也要识趣。
所以打小,贾母就没有把贾宝玉往仕途上养,让宝玉抓周时抓了脂粉,钗环,便是贾家给皇家的交代。
慢慢的把贾宝玉养成一个风流名士,这就是他最好的出路了。
到了第二年,敏儿生了玉姐儿,岳母的信中便提过将来或许可以做亲。相差一岁,姑表亲,一切刚刚好。
当时他跟贾敏觉得未尝不可。
林如海不需要女儿特意高嫁,那么体弱多病的女儿嫁回外祖家,姑表亲做亲,他跟贾敏会放心一些。
两家的关系也会更亲密一些。而且大家都在京城,往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然不会就这么定下来。
他虽不要求女婿多么有出息,但要是宝玉名士风流没养成倒成了脂粉堆里的英雄,他跟敏儿都不愿意。
这事敏儿也跟岳母交了底。
岳母回信说她也是一个意思。
等他赴任扬州,贾敏也到了扬州,这边的种种让他跟贾敏心里都没底。
贾敏想把敏儿送回去京城避祸。
他则在考虑把母女俩都送回去。
前年,他们夫妻二人,在灯下细细盘算家产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那时贾敏三天病一回,还强撑着精神,一笔笔的列出陪嫁单子,说要给玉儿留足体己,干脆先带去京城让岳母保管,等将来出嫁时,她要是不在,也有长辈操持。
他瘦得不成样子,抽空也把林家家产盘点了一次,想着只留下生活所需,让她们通通带走,好在京城置产,再有岳家照应,母女可以生活无忧。
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
敏儿转而说求大哥帮忙,贾家在金陵跟江南并不是没有人。
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