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长芦,山东,两淮,浙江,广东,福建,河东,陕甘,四川,云南,奉天。
这十一个盐产区的盐,都划了固定的销盐区。
比如长芦销直隶、河南;
山东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
两淮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
等等。
盐商只能在规定的盐场买盐,然后在规定的地区销盐。
如有越界的行为,盐商跟买盐的百姓,都会被严惩。
所以一省之内会同时并销几个产区的盐,州府之下的县乡,也有来自不同产区的盐。
本来,划片销盐也没什么不合理,不过是就近,大家方便的事。
可实际上,却是舍近求远、舍贱求贵。
贾敏说完大方向,便给举了个实际的例子。
“像镇江府,原本该是两淮供盐,可实际上,他们吃的都是浙江的盐。一斤盐十八文。咱们扬州,与镇江一江之隔,一斤盐十文钱。”
王熙凤奇道:
“那也并不离谱吧,一个月也多不了多少钱。”
贾敏摇头:
“咱们这边靠着产地,再不一样也有限,可远一些的地方便不行了。”
王熙凤便问:
“哪里?”
贾敏示意青绿,青绿便去里屋拿了一份邸报出来。
王熙凤一眼看去便看到了最显眼的一条《归州巴东盐引请改拨川省行销疏》。
邸报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便是巴东两州食盐是由两淮供应,但路途遥远,运送过去以后,加上人工,消耗,一斤官盐的价格高达五十二文,而在巴东两州不远处,有川省的云阳跟大宁两县,因着产盐,一斤食盐只需五文钱。
当地的监督上疏请求朝廷允许改划片区,让巴东两州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盐。
王熙凤不禁咋舌:
“猪肉也不过是一斤二十几个大钱,这食盐一斤顶两斤猪肉?一石大米也才一两啊!”
贾敏苦笑道:
“还不止于此,咱们在富庶之地,家里也还行,买什么都方便,吃什么讲究一个新鲜,可穷地方不一样,有点什么都是省着吃,便要积咸菜,腌腊肉。用的盐自是更多一些。”
“另外一个,划区那会,上面有私心,像川盐,明明产量不低,却只有极少数地方能卖。于是贵的贵死,贱的贱死。”
王熙凤又看了一下邸报上写的,这封上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