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正有此意呢!”
于是,三人一同移步至书房。稍作休息后,刘晔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卷图纸,然后将其展开在书桌上。
“这是我精心设计的攻城车改良方案,”
刘晔指着图纸,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豪。
“然而,我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合作者来完善其中的一些细节。”
诸葛亮和黄月英闻言,都饶有兴趣地凑上前去,仔细查看起这卷图纸来。只见图纸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数据和构造说明,显然,刘晔在设计这个攻城车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
“这个平衡装置的设计相当有创意啊!”
诸葛亮端详着图纸中央的部分,赞叹道。
然而,他随即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
“不过,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这个平衡装置的稳定性恐怕会受到一定影响。”
黄月英在一旁仔细聆听着,她点了点头,接着补充道。
“我觉得可以在攻城车的两侧加装可调节的配重块,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风力的大小随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稳定性。”
刘晔兴奋地拍着桌子,赞叹道。
“妙啊!这样一来,不仅完美地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还能轻松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
三人相谈甚欢,越聊越投机,完全沉浸在对连弩改良的讨论中,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悄然流逝,太阳也渐渐西斜。
侍从们进来添了三次茶水,他们竟然都没有察觉到。
在这愉快的氛围中,诸葛亮详细地解释了连弩的改良原理,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人一目了然。
刘晔则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大型攻城器械方面的心得体会,他的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让诸葛亮和黄月英都受益匪浅。
黄月英也不时地提出一些关键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能让两位男士眼前一亮,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他们对连弩的改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正当三人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刘晔突然神色一正,郑重地对诸葛亮说道。
“诸葛先生,以您如此卓越的才华,如果能够为朝廷效力,必定能够大展宏图啊!魏王一向求贤若渴……”
他的话还没说完,诸葛亮便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杯中的茶汤微微晃动着,仿佛也在响应着他内心的波动。
“我也很希望能够为魏王效命,”
诸葛亮缓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