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的气氛显得格外凝重。
而与魏王府仅一墙之隔的太仓里,却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新收的冀州粟米堆积如山,工人们正连夜忙碌着,将这些粟米舂成祭祖所需的精粲。舂米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在诉说着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来年的祈愿。
朱雀阙下,街道被绢衣貂帽的士族车队堵塞得水泄不通。
这些士族们衣着光鲜,奴仆们则捧着各种珍贵的礼物,如辽东鹿茸、蜀锦岁幡等,小跑着跟在车队后面。
他们的到来使得原本就热闹的朱雀阙更加喧嚣,人们的欢声笑语和车马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繁华的市井画卷。
然而,在东市角门处,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裹着破麻的流民们蜷缩在简陋的草棚下,他们面黄肌瘦,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绝望和对温饱的渴望。
他们眼巴巴地望着官仓的方向,因为明天就是腊日,按照惯例,官仓会发放赈济的豆粥,这或许是他们在这寒冬中唯一的一点温暖和希望。
在曹洪家的绸缎庄前,伙计们正忙碌地踩着梯子,悬挂着赤绢灯笼,为即将到来的节日增添一些喜庆的氛围。
然而,正当他们专心工作时,一队疾驰而过的司隶校尉突然打破了这份宁静。马蹄声如雷,惊得伙计手中的梯子剧烈晃动,冰晶纷纷洒落,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
而在巷尾的卜肆中,一位老巫正用雉尾蘸着酒,在竹简上画着消灾符。
他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免受兵戈之苦。
“今年太岁在戌,宜避兵戈”。
老巫的声音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低沉,仿佛预示着这个年头并不太平。
城西的军营里,昼夜不停地传来锻铁的声音,那是铁匠们在为开春征讨孙刘联军赶制环首刀。
火星四溅,映照在铁匠们汗流浃背的脸上,他们手中的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铁块,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战争的前奏。
与此同时,尚书台的烛火通明,荀彧坐在案前,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户税簿》。
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手中的笔不时地在簿册上添加新的注释。
根据最新的统计,今年许都的人丁激增了三成,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然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魏王府前的广场。民夫们正在忙碌地搭建一座三丈高的祭天台,松木搭成的框架已经初具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