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的工部调令来得急,洛叙白却没料到自己竟因此在汴京名声鹊起。改良水车、破解漕运难题,一时间她成了工部新贵眼中的“奇才”,连带着原本对她不屑一顾的学子们也开始投来探究的目光。
“这年头,寒门也能出真才实学?”有人低声议论。
“听说那图纸上的结构连老匠人都看不懂,是他亲自画出来的?”
“嘘——别瞎说,人家可是能跟尚书大人对答如流的人。”
洛叙白听着这些风评,心里倒是挺淡定。她知道,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果然,几天后,一张科举报名帖递到了她手中。
“江南贡院,秋闱将至。”她望着手中的帖子,眼神坚定。
“小兄弟,这一关可不好过啊。”客栈老板娘一边擦着桌子,一边笑眯眯地插话,“江南那边,世家林立,规矩多得很。”
洛叙白轻笑一声:“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她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江南的路。一路上,她不断翻阅古籍,熟悉这个世界的典章制度,同时也在脑海中盘算着如何用现代思维应对这场考试。
到达江南贡院时,已是深秋时节。贡院外人头攒动,来自各地的考生络绎不绝。她刚站定,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这位兄台,也是来应考的?”
洛叙白回头一看,是个身着青衫、眉目清俊的少年,正冲她微笑。
“正是。”她拱手回礼,“你呢?”
“我叫楚云深,寒门出身。”少年自我介绍道,“听闻你是那位在工部大放异彩的‘水车公子’?”
洛叙白挑眉:“你也听过这事?”
“岂止听过,整个江南都传遍了。”楚云深笑道,“我还特意研究了一下你的设计图,不得不说,思路很独特。”
两人相视一笑,顿觉志趣相投。当晚,他们便结伴而行,在客栈里彻夜长谈,从水利谈到兵法,从诗词聊到玄学。
“说起来,”楚云深忽然压低声音,“你觉得这次江南贡院的题目,会不会有猫腻?”
洛叙白微微一怔:“怎么说?”
“我之前做了一些统计,发现近五年来,江南科举的题目分布极不均匀。”楚云深拿出一本笔记,“你看,有些题型出现频率极高,而有些则几乎从未涉及。”
洛叙白接过笔记,略一扫视,心中已有数。她掏出纸笔,快速计算了几组数据,然后抬头看向楚云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