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籍不解决,定量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定量不解决,他这个原本视为养老依靠的弟子贾东旭家就是个无底洞。
哪怕他如今月薪高达九十九。
也撑不下去了。
听到这,聋老太太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我不是说了吗?这事我也没办法,五五年的时候上面就已经开始宣传这件事了,到五八年户籍更是彻底定了下来,没有接收单位就不能迁户口。”
“那三年时间一直允许迁,定量的事也有提前告知,并且还试执行了一段时间,张翠花那蠢货却始终坚持不迁。
还真以为什么便宜都能让她沾。
他们家现在的情况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张翠花跟她儿媳,包括几个孩子回自己户籍所在地,回去干活挣工分,大队怎么都不会让他们饿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死皮赖脸待在城里。”
最开始因为分田到户,户籍在农村就能分到田,不种的话可以租给同村人种,所以贾张氏可以在城里住着,什么活都不用干,每年都能收获一定粮食。
但后来不是土地收归集体了吗?
吃大食堂,贾张氏特地跑回去,胡吃海喝了好几个月,直到大食堂解散。
再然后就是按劳分配了。
理论上是人七劳三,农村人粮食每年也是有定量的,人七指的是,定量的七成算是基本口粮,不能短,剩下的三成根据工分来,分粮时工分够才能给。
按照这个理论来算,即便贾张氏什么活不干,也应该能拿到人七的那份。
但都说了是理论。
现如今粮食紧缺,她什么都不干就能得到七成的基本口粮,村里其他人怎么可能会同意,而且这么做也容易滋生出懒汉,所以很多大队会有限制条件。
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分粮。
就是说不干活的,人七也没有。
这一条同样还有限制条款,那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不算,也就是五岁以下的孩子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身体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放宽。
只要稍微做点力所能及的,工分不是零,就还按人七的标准给基本口粮。
而贾张氏和秦淮茹显然不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至于秦淮茹的两孩子,他们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小秦大队因为不想将自家大队口粮分给外嫁女的外姓孩子,压根没接纳他们,贾张氏所在大队更不可能接纳,两个大队互相推脱。
至今都还没有彻底落户。
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