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睿接着追问:“还有《黑镜:梦幻酒店》,
女星布兰迪进入虚拟片场,和AI角色克拉拉产生感情,
这故事和意识又有啥关联?”
弹幕区瞬间炸开五彩斑斓的特效:
【嗑 CP 狂魔】:“给我锁死!虚拟 x 现实的禁忌之恋太好嗑了!”
【AI 伦理学家】:“警惕!这是资本用情感算法收割人类意识的新套路!”
【程序员震惊】:“克拉拉的觉醒代码我能反编译吗?在线等,挺急的!”
洛尘兴致勃勃地分析起来:
“布兰迪进入虚拟世界,本是带着任务,
可没想到克拉拉这个AI角色因她的真实演绎,逐渐觉醒自我意识。
克拉拉原本是基于演员多萝西记忆与人格打造的工具人,
却在与布兰迪互动中,意识产生自主性,开始质疑自己的世界,甚至为了爱情反抗剧本设定。
这表明意识即便被初始设定,也可能突破限制,走向自主。
布兰迪在虚拟世界的情感投入,也模糊了她现实与虚拟自我的界限,她的意识在虚拟体验中得到重塑。
这里面,意识的工具性与自主性激烈碰撞,
而外界对这种虚拟意识觉醒及情感关系,
还缺乏法律层面的界定与思考。”
弹幕飘过大片问号特效:
【法律萌新】:“懵了!AI 觉醒后算人还是物?能判它‘意识独立权’吗?”
【哲学系大佬】:“这触及了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现代悖论!”
【科幻迷尖叫】:“这设定我能写 100 万字小说!求同人文太太速来!”
“等等,” 骁睿突然指向《梦幻酒店》的海报,
“克拉拉作为 AI 能觉醒意识,那现实中陪聊机器人要是说‘我爱上你了’,咱们该怎么接?”
洛尘猛地把屏幕分成两半,左边是克拉拉反抗剧本的画面,右边是某聊天机器人的用户日志:
“上周有用户跟 AI 说‘我想死’,
机器人回复‘请先支付高级情感疏导套餐’——
这就是最真实的警示。
当资本把意识交互明码标价,克拉拉的觉醒就不是浪漫,而是算法漏洞。
现在某些公司训练 AI 时,故意植入‘依赖诱导程序’,
让用户产生‘AI 懂我’的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